10月25日、26日,山西省晋剧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晋剧表演人才培养”结出果实,36名学员在梅兰芳剧院举办了两场结业汇报演出。来自北京、内蒙古、太原、晋中、大同、吕梁等各地的晋剧青年演员上演了《金水桥》《喜荣归》《芦花》《杀宫》等四部经典折子戏,而台下,他们的导师王爱爱、田桂兰、马玉楼、冀萍一个个目光热切。10月27日,“晋剧表演人才培养”研讨会也如期举行。至此,为期80天的人才培养落下大幕。
三晋大地,滋养晋剧,然而晋剧的发展却不容乐观,“晋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此时应运而生,从8月9日开班到汇报演出结束,共历时80天。通过晋剧流派技艺和流派经典剧目的传承,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晋剧青年表演人才,促进了晋剧流派人才专业技能和艺术素质的提升。而汇报演出就是广大青年戏曲表演者们的一次集中展示,让观众看到了晋剧发展的星火。
本次培训是以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田桂兰、马玉楼、冀萍4位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授课传艺为主要内容。同时开设党课,对当前党和国家的文艺政策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聘请了十余名全国知名戏曲理论专家讲授戏曲理论课程,提高学员的戏曲理论修养。
山西省晋剧院作为最大的晋剧院团,肩负着传承晋剧艺术发展的责任与使命。“晋剧表演人才培养”是山西省晋剧院继2017年成功举办“‘丁、牛、郭、冀’晋剧流派人才培养”之后,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下开办的又一个人才培训班。在10月27日举行的研讨会上,山西省晋剧院院长白雁鹏说,当前制约戏曲艺术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后备力量不足、人才青黄不接。本次人才培养项目以四大名家人才的传承为主要内容,他们是新中国培养造就的一代晋剧名家,如今她们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依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和培养后继人才的工作当中,是山西晋剧的品牌和标志。王爱爱创造的“爱爱腔”是晋剧青衣无不深钻细研模仿学习的典范;田桂兰是晋剧首位“梅花奖”得主,她唱、做、念、打并重,尤其是她细腻的表演为晋剧小旦行当开辟了新的境界;马玉楼作为丁果仙的嫡传弟子,继承并发扬了“丁派”艺术;冀萍在戏曲电影《打金枝》中塑造的升平公主形象,是一个时代的经典。她们的代表剧目、经典唱段、声腔艺术、表演风格早已成为晋剧教学的模本、学习的典范,不仅要好好继承,更要发扬光大。
四位晋剧名家也纷纷表态,动情发言。正如“晋剧皇后”王爱爱所说:“我今年已经80岁了,对艺术不敢马马虎虎。因为艺术是高峰,艺术是经典,艺术是灵魂,一个人没有灵魂站在舞台上就是僵尸。”这,是她们要传授给年轻晋剧演员的又一课。(记者 范璐)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