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言鹏: 把百姓生活时时挂在心头

发布时间:2017-06-15 14:18:2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张言鹏与村支部书记李田喜和百姓在交流村里脱贫规划情况

中国报道讯(刘佳  刘中青)2015年7月,在山西闻喜县广播电视台已从事12年新闻工作的张言鹏,被组织选派到闻喜县河底镇南王村,担任了“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和优势,团结带领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发动62名党员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动员群众发展中药材、冬枣、甜柿800余亩、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00多万元,兴办了村民食堂、超市、老年活动中心等,为全村和乡亲们办成了32件实事、好事,使村里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文化生活等各项事业发生了可喜变化,南王村从此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里百姓异口同声地称赞道:

盛夏时节、酷暑难耐,广袤无垠的三晋大地处处一派夏收夏播的繁忙景象。 几经周折,笔者在麦收田间见到了张言鹏,他正在帮助群众收获小麦。刚靠到人群前,几位淳朴厚道的农民,你一言我一语的抢言道:“感谢言鹏书记,为我们调来收割机,让我们的小麦得到了及时收割!”;“这几天,言鹏书记每天通过微信群和广播向村民们预报天气情况,帮助村民们联系收割机收获小麦,确保颗粒归仓。”

张言鹏(左二)与村支部书记李田喜(左三)给联系的脱贫户张峰玉送去夏凉被和电扇

一个布袋,充满百姓群众的感恩之情 40岁刚出头的张文圈,几年前因夫妻感情破裂,妻子与他分手离婚,由于思想压力过重,他不愿和人言谈,也不多操置家务,年迈的父母靠奔波拾荒维持生机,生活往往是饥一顿、饱一顿,穿的也是捉襟见肘。在日常中,张言鹏观察到了他的不幸。

一天早晨,张言鹏走访来到张文圈家里,目睹眼前的一幕幕,他眼含着心酸的泪花。“大叔大妈,你们的生活过得太艰难了。这点钱不是很多,您们拿着用吧。”“张书记,可不敢,我们不能收你的钱呀!”“大叔大妈,您们实在不容易啊,说啥也得收下。”说着,硬把300元塞到老人手里。之后,张言鹏几乎三天两头来到老人家里,有时还带上些衣物,逢年过节,总是带上米、面、油等节日礼品到张文娟家中慰问,不时还干些家务活儿。与此,张言鹏积极帮助张文圈联系到振鑫镁业公司务工,月收入3000元以上,实现了持续稳定的收入。 张文圈的女儿张月娆学习成绩优秀,考上了闻喜中学附中,虽然是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全免,但由于家庭贫困,孩子的生活费成了较大问题。张言鹏得知后,积极联系县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为张月娆争取到贫困补助,并在开学第一天,专门到学校为其办理好相关手续,购置了学习生活用品。他还抽空多次到学校看望和鼓励张月娆好好学习,立志成才。张月娆不负重望,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

还记得那是去年中秋节的上午,张言鹏办公桌上忽然放着一个大布袋,打开一看里面放着几颗热腾腾的红薯和玉米,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言鹏叔叔,这是我们全家人的一点心意”,您为我们家操心了。这是我家种的红薯和玉米,我奶奶挑了最大的送给您,祝您节日快乐!”此时此刻,张言鹏感到一种幸福的热流立刻传遍了他的全身。他知道这是张文圈的女儿张月娆送的。在中秋节这天,她送给张言鹏的不仅仅是几颗红薯和玉米,分明是一颗火热的心和百姓的感恩之情。 “言鹏,比我的亲儿子还要孝顺!”

“说起言鹏,他比我们家的儿子还要孝顺!”这是省政府第三方评估组年前在河底镇南王村检查验收脱贫攻坚工作时,村民张峰玉对“第一书记”张言鹏的高度评价,也成了张峰玉老人逢人便说的口头禅。 张峰玉是一位70多岁的留守老人,老伴于兰英患有高血压和脑梗后遗症,长年累月离不开药物。虽说膝下有两个儿子,却常年远离家乡,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打工,顾及不到照顾父母。

张言鹏与村支部书记在麦收现场

张言鹏入户调查时,得知张峰玉的家境后,他把这对不幸的夫妇确定为自己联系的帮扶对象。从此,言鹏定期不定期地登门走访,三天两头与其一起讨论制定脱贫致富项目。很快,帮助他种植了6亩中药材,以增加家庭收入,真诚地解决其困难和问题。逢年过节,张言鹏坚持必到,像走亲戚般的慰问老俩口,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祝福他们保重身体、安度晚年。 去年腊月的一天,张峰玉老伴于兰英突然老毛病加重,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脸部憋得青一块紫一块,啥时间不省人事。正在村部研究工作的张言鹏得知后,迅速驾车将于兰英送到了闻喜县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言鹏跑前跑后联系入院,掏出自己腰包就医买药,还在病床前坚守了几个通宵,确保了病情得以及时救治。他还联系其子女经常回家看望老人,每月及时付给老人赡养费。

“实事好事件件办在俺们百姓心窝窝!” 南王村位于闻垣二级公路沿线,9个居民组,731户,2568口人,4800亩耕地,土地平坦肥沃,自然条件较好。然而,由于旧的小农思想束缚,现代农业严重滞后,截止2015年底,全村有118户226人尚未脱贫,曾经是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村。

“确定支村委干部和致富能力较强党员与贫困户‘一对一’帮扶,增强脱贫实效”; “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参加电焊等各种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举办南王村中药材和辣椒种植技术培训,邀请山西晋运红种植公司与村民现场签订种植合同200多亩,为村民特别是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保障。”; “组织党员干部到先进镇村参观学习,动员全村干部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冬枣、甜柿等特色产业800余亩”;

这一件件、一桩桩为百姓群众谋利的好事,张言鹏时时事事在脑子缠绕回旋,并通过艰难的实施,变成了现实。他和村干部对全村每户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一一进行调查分析,逐家逐户科学制定出脱贫计划。 张文圈的脱贫得益于张言鹏的付出,其他脱贫户家庭,都留下来他的脚步。张言鹏坚持每月到所有贫困户家中走访一遍。帮张家建蔬菜大棚,助李家搞种植养殖,什么中药材发展、什么高辣王二号辣椒种植、什么养猪养鸡养羊......等,处处都记录着他的身影。

   张言鹏(中)与村支部书记(左)在与养鸡户王金喜交流

两年来,张言鹏从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300多万元,改善了村“两委”办公条件;兴建了村民食堂和超市; 翻新改造了老舞台;改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和儿童福利中心;实施了节水灌溉项目、饮水安全项目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为每户村民配备了垃圾桶,增加了垃圾清运车;对通村道路和村委会院进行了绿化美化。 眼下,张言鹏正与村干部一起启动实施南王村蔬菜大棚建设项目;动员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和高辣王二号辣椒种植产业,增加群众收入;高标准建设南王小学操场,铺设塑胶跑道;投资80多万实施10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兴建村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一座标准化的卫生室等等。

在促进村风文明建设上,张言鹏先后组织举办了文艺汇演;好婆婆、好媳妇表彰;向县文化部门争取资金2万元,为村里农民业余剧团购置了新乐器,组织村民自编自演眉户剧《古稀难作伴》、《分家》等,两次参加了全县戏剧调演并获得优秀奖。 如今的南王村干群和谐,人心思进,去年底摘掉了贫困村帽子,村里的各项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张言鹏也荣获中共运城市委“优秀党务工作者”、闻喜县优秀 “第一书记”,和闻喜县 “十佳青年标兵”。

老党员任赋田说得好:“这两年南王村的变化确实太大了,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完全是‘第一书记’张言鹏把我们百姓的生活事儿时时放在心头!”

责任编辑:石永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