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王鑫 报道)8月26日上午,山西晋中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晋中市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情况。
据了解,2019年上半年,晋中市供销社经济运行稳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7月份,全系统实现商品总购进完成73.6亿元,同比增长21.11%,其中:农副产品收购完成11.85亿元,同比增长15.06%;商品总销售完成84.2亿元,同比增长21.27%;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完成10.1亿元,同比增长32.1%;实现利润1799万元,同比增长20.49%。
晋中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供销社深化综合改革工作。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初战告捷。在被总社批准为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试点市以来,晋中市供销社探索了“自主改造、两社联合、社村共建、产业融合、股份合作”五种模式,目前已累计完成80个基层社恢复改造和属性建设任务。市社在试点中首先架起“四梁”打基础,其次顶立“八柱”强内涵,最后建好“十条筋”抓提升。三年来恢复改造基层社累计投资5264.3万元,改造面积57021平方米,逐步达到“社员能分红、职工能养老、产业有依托、资产有收益、生活有保障”的发展目标。今年5月总社检查验收。
市社按照省社精神,制定出台了《晋中市开展“三位一体”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太谷、平遥两县为“三位一体”改革试点县。目前太谷县8个乡镇“农合联”已全部成立,并选出了出席县农合联成立大会代表95名。平遥县也已成立14个乡镇农合联,联合会已开展技术培训1800余人,引进新品种100余种,新增农业生产贷款1000余万元,重点在产销衔接、渠道建设、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等方面发力,推进农村三产业融合,培育农业合作经济发展新动能。
晋中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截至目前,新建或改造庄稼医院50个,新建或提升惠农服务中心39个,惠农服务站153个,土地托管面积31.5万亩,土地服务面积75.4万亩,形成了集土地托管、农资供应、新品种推广、农机服务、智能施肥、代耕代种、农民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机制。
引领发展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形式多样的综合服务。创建示范专业社上结合“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从而带动农户进行规模化种植,品牌化销售,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目前全市引领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125家,入社农户10437户,入社社员31013人,带动农户72085人,入股金额5381.8万元,其中:土地入股8210亩,折股847万元,农机具入股85件,折股282万元,现金入股4212.8万元,累计现金分红149.7万元,价格让利9.2万元,发放社员证3306本。
完善电商平台建设,承担政府民生工程。上半年全系统已完成新建电商网点30个,提升网点54个。祁县作为全国总社电商公司农村金融支付唯一试点县,现已建成10多家供销e家祁供电商惠农综合服务社,农村金融支付生态圈持农通卡消费总交易量已突破1000万元,发卡4000余张。灵石县社上半年承担了县委、县政府民生工程,建成20家供销平价超市,县城8家,各乡镇所在地12家,目前试运行正常。
拓展合作金融服务。5月24日,晋中市供销合作社与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次战略合作是构建“供销+信用”合作模式的有益探索,为有效破解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作出新的有益的探索。
开展废弃农膜和农药瓶回收试点工作。经前期测算,晋中市目前共有土地400余万亩,其中使用地膜的土地约100万亩左右,地膜年需量在3500吨左右,包括大棚塑料膜、工业和生活用塑料膜等,每年全市产生8700吨废旧地膜和废旧塑料。开展废弃农地膜和农药瓶回收工作将有效改善农村农田环境,改变以往白色农膜乱飞的现象。市社研究决定,以左权县作为废弃农膜和农药瓶回收工作试点县,将进一步探索“实施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支持”为主要模式的废弃农膜和农药瓶回收和集中处置试点,此项试点将对农村土地改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全面控制晋中市农村面源污染起到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石永科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