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青岛西海岸新区:壮丽五周年 领航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9-07-02 13:43:5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苏亚花 苗佑慧 报道黄海之滨,胶州湾畔。2014年6月3日,这里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青岛西海岸新区。五年来,这里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成绩单: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517亿元,年均增长10.9%;引进产业项目1470余个、总投资超过1.27万亿元,百亿级大项目达到40个,500亿级项目6个。

先行先试 激发新区新动能

新区获批伊始,西海岸实施了原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原胶南市的区划调整,调整后的新区辖十大功能区,26个镇街、1228个村居,建立起“新区管统筹、功能区重发展、街镇强治理”的全新体制机制,被国家发改委誉为“最顺新区体制”。

在新区的各个功能区,下放173项经济管理权限,实现了功能区的事功能区办;创新开发模式,在董家口经济区建立“理事会-管委会”双层管理体制,在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探索“法定机构”管理模式,在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中德生态园探索“职员化管理”用人机制。

新区在山东省率先启动存量变革、增量崛起等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工程,组建成立汽车、家电电子、船舶海工等千亿级产业联盟。出台《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9个政策,率先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双招双引 引领新区新发展

2014年-2018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不含保税港区,下同)累计引进重点项目1579个,总投资1.18万亿元,包括青铁华润智慧小镇、红星国际广场等总投资过百亿元项目18个及中铁青岛博览城、华融中广文化艺术小镇、融创海洋活力区等总投资过五百亿元项目3个。引进世界500强项目46个,其中,外资项目18个,总投资10.64亿美元,合同外资5.24亿美元;内资项目32个,总投资1312亿元。

2019年4月17日,总投资219.2亿元的10个重点项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董家口经济区集中开工。其中,实体经济项目总投资205.8亿元此次开工项目涵盖新材料、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基础设施等领域。

青岛西海岸新区还在国家级新区中率先成立招才中心,改变了人才工作“九龙治水”的局面,集聚全球英才打造国际“智”高点。截至2018年底,新区人才总量达5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6.5%,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24人,具有大学学历人才32.72万人。

经略海洋 打造蓝色西海岸

董家口港40万吨矿石码头累计接卸40万吨级矿船达100艘次,接卸超级矿船数量占全国近40%。前湾港的自动化码头内,9个远程操控员承担了传统码头60多人的工作,减少操作人员约85%,提升作业效率约30%,码头设计作业效率可达每小时40自然箱,是当今世界自动化程度最高、装卸效率最快的集装箱码头。

作为全国重要的船舶海工生产基地,新区海工平台设计制造及总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准,船舶行业形成从修造船、船用柴油发动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到港口及船用机械的完整产业链。新区生产制造的国内首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世界首座全自动深海半潜式“智能渔场”等高端产品享誉海内外。

海洋活力区将实现高新产业集聚,聚合全球要素,以“海洋经济合作平台”为主题,按照“产城融合、智慧可续”的城市发展模式,重点培育海洋科技、海洋信息、海洋商贸、海洋金融、海洋资源等总部服务型新兴经济产业,引进各类企业总部100家以上,建成青岛西海岸总部经济中心集聚地。

作为青岛市“新五朵金花”之“海洋之花”,明月海藻就是凭借小小海藻形成了海藻酸盐、功能糖醇、海洋化妆品、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生物肥料等六大产业,打造了海藻的全产业链。

2016年起,经过两年多持续奋战,目前已拆除清理岸线130公里,基本完成78公里岸线蓝湾路慢行系统和沿海视觉通廊项目建设,世界级最美海湾初步呈现。如今漫步海边,景观绿化随处可见,海风令人心旷神怡,公厕建筑、堤坝工程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慢行道、自行车道和观光车道上游人不断。

对外开放 打造国际西海岸

2013年7月,中德生态园正式建设。围绕“田园环境、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发展愿景,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多亿元,到账外资4亿美元、到位内资65 亿元,实体经济指标贡献连年翻番增长。6 家世界500 强企业、30 多家隐形冠军、360 多家企业落户,逐步从无道路、无配套、无企业的“三无地带”,发展成为中德合作新平台,被中国商务部、德国经济部誉为“中德两国政府间生态合作领域灯塔式项目,是中德双边合作园区的典范”。

近年来,园区与来自德、英、芬、俄等国家16个州市(地区)签署合作协议,中英创新产业园、中法工商创新基地、中俄地方合作园、中芬(兰)中心、中瑞(士)中心相继落地。

通达四方 打造交通西海岸

青岛西站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商务区,项目投资25亿元,按照国铁I级标准建设站房6万平方米、站场6台14线,是国家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示范项目,也是青岛市具备始发终到功能的综合性交通枢纽站之一。西站未来接入京沪二线后,从青岛西站出发2小时到京津冀,3小时到长三角,可满足近期2025年375万人次以及远期2035年500万人次出行要求。

13号线开通段共计21个车站,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自井冈山路站开始到董家口火车站结束,其中7个地下站,14个高架站,密切连接了西海岸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到董家口火车站的沿线区域。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个参建单位在近四年的时间里精益求精,为地铁13号线的如期开通做出了重要贡献。13号线可与1号线及规划中的6号线等多条线路换乘,实现青岛西海岸新区与全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有机联通,将为新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高速公路连接线(星海滩路)北起疏港高速,南至滨海大道,路线全长约9.07公里,高速公路连接线建成后,车程将大大缩减,从疏港高速至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星光岛仅需十分钟左右。

位于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内的高速公路连接线(星海滩路)于2018年7月20日9时正式通车。工程总投资约9亿元,是贯穿灵山湾文化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高校集聚 打造文化西海岸

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科教园区、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自2016年以来,多所高校纷纷落户青岛西海岸,到2020年,驻区高校数量将达到20所,约占全市高校总量的一半,在校大学生将达到30万人。随着青岛西海岸新区高校林立,新区“高校朋友圈”不断壮大,一座开放式大学城即将崛起。

责任编辑:石永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