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石永科 姜立河 报道)夏至时节的“古都大同”天蓝水碧、群贤毕至,6月22日至23日,“一带一路”与山西对外开放学术研讨会、中国明史学会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同一并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研讨,为山西对外开放献计献策,为明史研究探本溯源。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明史学会、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大同市政府主办,大同市委宣传部、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大同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明史学会会长陈支平、副会长毛佩琦、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副所长田波、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魏明孔、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王永平等国内知名专家出席会议。
“一带一路”与山西对外开放学术研讨会,重点围绕历史上的山西与“一带一路”,山西如何融入“一带一路”主题展开讨论交流,旨在把山西历史文脉挖出来,丝路特色亮出来,进而通过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增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改革开放意识、不断提高现代治理能力,持续营造优化营商环境,敞开大门谋发展。
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着眼于山西自古就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连接通道,北魏时期大同是“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在明代作为北方重镇和“万里茶路”的重要节点等历史源流,围绕“明代政治、经济、文化和中外关系”展开学术研讨。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和来自法国、日本、韩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专家学者参会,研讨会共征集论文102篇。
6月22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御东行政中心一层会议中心举行。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夏祯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6月视察我省,充分肯定山西是“一带一路”大商圈重要组成部分。他说开放精神是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是山西历史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是晋商走向世界创造辉煌的文化名片,是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宝贵精神财富。研究“一带一路”与山西、明代中外交往关系,对该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讲好山西故事、展现山西文化自信,提高山西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宏文在致辞中说,研讨会是山西扩大对外开放和人文交流,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一次文化盛宴,更是山西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一次具体行动。要借助此次盛会的召开,以古为鉴,开拓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一带一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登高望远,携手前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山西能源革命的时代要求,共同为山西对外开放建好言、献好策,来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理论上的大提升。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结缘大同、感受大同、共享大同,积极参与大同的对外开放工作,让大同融入“一带一路”的步子更快,改革开放更深更实。
6月22日下午,研讨会进行分组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历史上的“一带一路”与山西、明代中外交往关系、山西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发展三个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对为山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6月23日上午,8位中外专家围绕山西与大同打造能源革命尖兵,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融入一带一路进行高峰论道,研讨会就山西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作用与加快改革开放进程发布了《大同宣言》。
责任编辑:苏亚花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