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星期,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来临。端午节的日期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由于农历编算方法的特殊性,每年端午节的公历日期都有所差异,而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农历的编算方法十分陌生。
长期以来,市面上公开发行的农历日历产品存在日期编排不一致、节气时间不一致甚至重要传统节日不一致等问题。封面新闻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发现,2013年的端午节就曾经出现6月12日和6月13日两个版本,当时曾引起公众强烈反响。
“农历编算的依据是太阳和月球的预报位置以及一定的日期变牌规则,因此日月位置预报精度差异和编排规则不同都会影响农历日期的编排结果。”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成灼对封面新闻记者解释说。
5月22日上午,国家标准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农历的编算和颁行》等334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农历的编算从今天开始也有了国家标准。
农历可以说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历法,不仅与中国人熟悉的春节、端午、清明等假期的日期密切相关,也为海外华人普遍使用。然而由于颁行标准缺失,导致大量不规范农历日历的发行,任何有印刷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公开自行编制或辗转复制农历日历。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次发行的农历标准以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以朔日为农历月的第一个农历日,以包含冬至在内的农历月为农历十一月。标准还规定了,如果从某个农历十一月到下个农历十一月之间有13个农历月,则需要置闰,置闰规则是取其中最先出现的一个不包含中气的农历月为闰月。
为了维护农历的历史传承性,标准规定的农历表示方法遵循了中国传统历法的表示方法,农历年按照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法命名,农历月按照数序记法命名,农历日按照数序记法和干支纪法命名。
标准还对农历的颁行提出了规定,要求公开发行的日历必须包含公历和农历的日期对照以及二十四节气,符合标准规定的编排规则、计算模型和精度以及表示方法。
“本标准的制定首次将农历编算和颁行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体系,填补了农历立法规范的空白。”成灼研究员认为,这对于维护国家历法应有的严肃性和统一性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传媒视窗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