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梁芸 报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观刈麦》是对“三夏”麦收时节的描述。时下,河东大地麦浪滚滚,田间地头到处是收割、晾晒小麦的热闹场景。
6月7日端午节当日,山西省芮城县大王乡田野里的优质小麦。(梁芸 摄)
运城古称河东,因在九曲黄河拐弯的东边而得名。运城就像母亲河怀抱中的孩子,有山西“乌克兰”的美誉。多年来,无论这个城市如何转型跨越发展,始终都抹不去农业大市、产粮大市的地域烙印。
这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气候条件优越,生长的小麦质量优良。据了解,运城作为山西最早的小麦收割产区,今年共种植小麦400余万亩。多年来,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升级发展,紧紧抓住以小麦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打造具有运城地理标志特色的农产品全国著名品牌。
全市下辖的13个县市(区)都有用小麦磨成面粉制作的名优美食,比如盐湖酥饼、稷山麻花、平陆油泼面、闻喜北垣馍、永济牛肉饺子等,这些美味食物滋养了一方水土,养育了河东530万人民。
运城是后稷稼穑、嫘祖养蚕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盛产粮食蔬果的富庶之地。后稷是农垦生产的代表人物,每年在稷山县的后稷庙里,都有百姓自发地用以小麦为主的五谷杂粮祭祀后稷,纪念后稷在农垦方面造福人类的功劳,也祈求五谷丰登,国富民强。
连日来,由市委组织部下派扶贫的干部们,正冒着炎热,忙碌在各个扶贫乡村,帮助劳力缺乏的农户龙口抢收小麦。老百姓有句老话“手里有粮,心中不慌”,麦子作为主要粮食作物,是运城农民的主心骨,小麦就是农业、农村、农民的命脉。
当今时代,快餐、汉堡已成为餐饮的时尚主流,但是小麦面粉在人们日常餐饮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仍然不可替代。
一个个以运城小麦面食为主的店铺遍布大街小巷,小小麦子成就了一个个农业产业企业的发展壮大。
位于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西海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整合、研发优质农副产品深加工,是“三农”工作的典范,该公司在市区开设了数家以本公司种植生产的小麦面粉为原材料的早餐店,经营有馒头、包子等数十种主食产品,在满足上班族早餐需求的同时,还经营面条和各种袋装面粉,小小店面不仅展示了河东小麦面粉的精致,更让市民们感受到了运城小麦满满的幸福味道。
一个个芮城油糕,鼓起了李大姐的钱包。小麦是芮城泡泡油糕的原材料,每天在城市的早市上,李大姐现场油炸的泡泡油糕是许多市民早餐的美味,制作和销售芮城油糕成了李家大姐的致富手段。
当天南地北的人们乘坐高铁从美丽的运城经过,透过车窗看到窗外的土地上黄灿灿的麦苗已经成熟,一定会联想到这种农作物的果实,早就被勤劳的河东儿女输送到全国各地,做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名特小吃,登上了各民族儿女的餐桌,成为连接情感和友谊的交际物。
离开家乡外出工作的运城人临行时都要带点运城的面粉,就像父亲给我讲过的趣事,有一年父亲到上海出差学习一个月,实在想吃家乡的馒头和面条,就特意让老乡专程送去两袋运城面粉,父亲说,在上海吃着家乡的小麦面条和馒头,那个香的滋味一辈子都忘不了!
责任编辑:石永科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