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石永科 报道) 3月6日,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吕梁市市长王立伟接受记者采访,介绍吕梁坚持生态与生计并重、增绿与增收双赢,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经典做法与践行“两山”理论的成功经验。
吕梁市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全市共13个县(市、区),就有10个贫困县,其中6个国定贫困县,4个省定贫困县。而且,山西省共有10个深度贫困县,其中吕梁就有3个。吕梁境内沟壑纵横,25度以上陡坡耕地23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生态环境脆弱。这里深度贫困与生态脆弱相互交织、互为因果。
王立伟介绍,面对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的双重压力,吕梁市创新“增绿”变“增收”的有效机制,大胆探索,规划实施了“三个全部”:即全市230万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下来,330万亩宜林荒山全部绿起来,793个深度贫困自然村、 1 1.6万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出来 。并对搬迁出的旧村实施生态修复,实现人退林进、村出绿入。
2015年岚县探索实施购买式造林,2016年吕梁市开展合作社造林试点,2017年推动规模化、工程化、项目化造林绿化,2018年全面提升打造“支部+合作社”造林机制升级版。
通过几年实践,吕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显现,如今,吕梁的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生态扶 贫也取得了“四增加、一减少”的大变化。吕梁因此获得了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 四增加” 就是: 一、 绿化面积大幅增加。以规模化、合作化方式每年集中实施“三个100万亩工程”,即荒山造林100万亩、退耕还林100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100万亩,累计完成荒山绿化330万亩,占全省任务的41%,完成退耕还林230万亩,占全省任务的64%,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去年达到了32.8%,高出全省近5个百分点,成为全省造林绿化自然环境优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二、 造林绿化投入大幅增加。吕梁坚持国家、省、市、县四级投入联动,政府、企业、社会多方投资,推行“一企绿化一座山、治理一条沟”,建设产业园区和企业绿化基地,补充了生态扶贫资金不足的问题。近两年全市累计投入近60亿元,是过去5年造林绿化投入的总和。 三、 贫困人口收入大幅增加。通过合作社造林,确保入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达60%以上、贫困社员收入占到造林项目总劳务支出的60%以上。全市共组建专业合作社1121个。通过造林务工、森林管护、退耕还林补助、经济林提质增效、种植特色经济林、易地扶贫搬迁等6种途径,使7.6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生态脱贫人口占到全市脱贫人口的近30%。 四、 全市平均降雨量明显增加。2016年、2017年均为652毫米,分别较全省同期高出68毫米与97毫米,2018年平均降雨量又为549.0毫米,较全省高出62毫米。
而“ 一减少”就是 泥沙量大幅减少。近三年平均泥沙量较多年平均值减少近4000万吨,减少量达70%。
王立伟说:“这些变化和成效,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强大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吕梁由此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王立伟表示, 今年吕梁要继续实施好“三个100万亩工程”,带动2.4万贫困人口脱贫、40万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