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石永科 报道)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城的居民小区和一些公共场所,每天可以看到一些身穿马甲、臂戴红袖标,开展宣传法治、巡防值守、调停纠纷等活动的平安志愿者身影,县城居民亲切称他们为“邻家辈”。垣曲县正因为有这些知事明理、公道正派、百姓信服的“邻家辈”,才有了小区小安定、县城大和谐。
垣曲县城共有5个社区、216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12.8万人,占到全县人口总数的55.65%。县城的街巷庭院能否保持安定有序,直接关乎到全县的大局稳定。鉴于人流、物流、车流等较为集中,一度也是案件高发地和罪犯的藏匿地,虽然大要案已呈下降趋势,但盗、抢、骗和黄、赌、毒及邪教等犯罪时有发生。有个小区曾经在一年里连续有30多辆摩托车被盗,就连放在阳台上的红烧肉也被小偷拿走,闹得人心惶惶。
为了实现平安建设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目的,2017年8月,垣曲县委政法委通过学习调研,筹划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率先在政法系统退职退休人员中组建起了90人的队伍,编队分组,在县城公共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效果明显,反响良好。该县政法委随即决定推广全县城,在社区组建一支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先进、老职工参加的平安志愿者队伍。招募中采取了个人报名、所在社区推荐、原在单位审核、综治备案的方式,年龄限于70岁以下,且身体健康,热心公益事业,志愿服务社会。同时还规定达到“五有五无”标准,方可使用。经过层层把关,最后确定了500名平安志愿者。垣曲民间把有威望、可信任且居住在一个地方的长辈或平辈称为“邻家辈”,群众就把出自本小区庭院的平安志愿者也叫成了“邻家辈”。这是继北京“西城大妈”、“朝阳群众”和广东“广州街坊”之后,垣曲县在群防群治中探索的一条新路。
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起后,垣曲县强化管理,防止走形式。县委政法委与城市社区管理中心共同研究制定了《平安志愿者管理办法》,既让其享有权力,又规定履行义务,还有考核办法和退出机制。该县对这支“编外队伍”多方给予关爱,由政府出资,每月给每位平安志愿者补助手机话费30元,每人每年办一份意外伤害保险。还统一订做发放了马甲和红袖标,从而有声有色地组建起一支平安志愿者队伍。
社区里的平安志愿者不图虚名,尽心服务。他们对这一公益事业既热心热情,又认真负责,觉得为平安垣曲建设贡献余热有荣誉感和责任感,逐渐成了“五大员”。就是治安巡逻安全员、社区舆情信息员、民事纠纷调解员、法律政策宣传员、平安建设监督员。城南社区民发小区里的平安志愿者办起了“今日说法”黑板报,定期更换内容进行普法,并组织居民合唱《扫黑除恶之歌》,使人们达到了懂法、守法。东城社区广南巷的平安志愿者李修善,去年七、八月两次发现有邪教人员窜入小区向居民大门上插放邪教印刷品,他及时报警,派出所民警没收了非法印刷品,并对邪教人员依法处理。西城社区“怡然名都”小区有一住户发现楼顶漏水,平安志愿者得知后,让楼上楼下住户坐在一起,耐心调解,达成了赔偿协议。通过春风化雨,达到了邻里和谐。
身份亮起来,袖标戴起来,责任担起来,形象树起来。垣曲县平安志愿者组建一年多来,作用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广,“邻家辈”这一品牌越来越响,成为了政法机关的耳目和社区小区的助手。据统计,他们宣传法律法规达63000人次,治安巡逻15000次,收集社情民意和舆情信息1200余条,调解民事纠纷450起。500名平安志愿者值守在各自小区,成了固定的治安岗亭;活动在公共场所,成了流动的风景。在年前城市社区中心召开的平安志愿者座谈会上,一些“邻家辈”们,还提出了继续壮大队伍、强化作用发挥等方面的诸多建议,都一一被收集整理。县委政法委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给予平安志愿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更多的热心人士参与到这支队伍中来,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垣曲增光添彩。
责任编辑:苏亚花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