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韩建中 姜立河)近来,为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峰峪村卖朝天椒的阿龙火遍了大同的微信群,他不仅借助微信在本地销售,更借助超级演说家、全球“十大网商”崔万志所创办的半职网上商城,把农民滞销的朝天椒卖到了全国各地。同时,网上的信息也引来了收购商,很快把5万多斤鲜椒卖了出去。网络解了农民的燃眉之急,也显示了电商在扶贫上的巨大潜力。
袁小龙是大同市残联肢残协会的副主席,他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旗下有一家贸易公司和一家酒店,而他本人也是一名肢残人士,从农村一个苦孩子到成功的企业家,从自食其力到带领更多的残疾人打拼,袁小龙走过了一条比常人更为艰辛的奋斗之路。
幼年受挫 艰难求生志不改
袁小龙1976年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公会镇双脑村,三岁时发高烧,村里的赤脚医生打了退烧针后,小龙右腿肌肉发生痿缩,得了小儿麻痹,从此他的那条腿就像面条一样软,只能靠拐杖走路。七岁时父母离异,健全的妹妹跟了妈妈,他被判给爸爸。后来爸爸迫于生计来大同打工,年幼的小龙就跟着爷爷奶奶。当时村学校离家有一里多地,途中要爬一个大坡,到了雨雪天气,小龙拄着拐杖上不去,只能爬上爬下,勉强上到小学三年级,他就辍学了。后来父亲又组织了新的家庭,不常回村了。当时村里自来水还没入户,小龙连桶水都拎不回,看到爷爷奶奶一天天老下去,他害怕了:再待在村里,恐怕得饿死。为了生存,小龙决定来大同讨个活路,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找不到工作,在城里要饭也有口吃的。
父亲到处托人给他找工作,15岁时,小龙离家来到市明星化工厂上班,管过磅,一个月能挣280块钱,能自己养活自己了。食堂的饭菜也比老家有营养,小龙的身体壮实起来。他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吃苦上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喜爱;在集体生活中,小龙走出了封闭的世界,学会和人打交道,融入了社会,有了一个好人缘,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小龙18岁的时候,大同市职业教育兴起,青年男女流行学手艺。小龙也动了心思,但是学个啥好呢?寻思来寻思去,他看准了裁缝这个行当,能坐在那干活,用腿的时候不多,于是他到星火职校报了名。毕业后他找了家裁缝店当徒工,管吃管住没工钱,小龙吃苦肯干进步很快,帮助师傅把小店经营得红红火火。随着业务扩大,阿龙在职校的女同学原雁,一个家在晋华宫矿的姑娘,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
夫妻打拼 白手起家传佳话
当时南方的成衣工业还没有发展起来,人们都是买上布料到裁缝店加工。看到开裁缝店有前途,小龙决定自己创业开店。原雁姑娘看到小龙身有残疾,又穷得一无所有,为他将来能有口饭吃,善良的姑娘决定和他一起创业。
两个年轻人在佛殿庙街租下个十平米的小门面,开起了阿龙制衣店,阿龙成为他的名号一直用到如今。房租一月一百元,又凑了三百元买了缝纫机和其他工具。为了省钱,阿龙吃住都在店里,白天是裁缝案,晚上把慰斗拿开就是床。两个年轻人在创业路上暗生情愫,她对他也从同情转变为爱情,开了一年店后,双方正式建立了恋爱关系。阿龙口才好,手艺好,裁缝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也显示出做生意的天分,得到老丈人家的认可,结婚买房,在这个城里有一席安身之地。就是再难,阿龙也没想过去办个低保啥的,他觉得身残了志更要坚,只要精神不垮,办法总比困难多。
阿龙开了七年店后,随着南方成衣工业规模扩大,本地的裁缝店只能接到撩裤边这种小活。裁缝店养不了家,阿龙来到迎泽街一家经营织毛衣业务的黄建绒线坊,找了份熨毛衣和粘水钻的工作。老板黄建也是位拄双拐的残疾人,通过黄老板介绍,阿龙认识太原来的张润萍大姐,张大姐是小儿麻痹后遗症,在太原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他们同病相怜互相帮衬。看阿龙是个做生意的料,张大姐给他提供了条信息,说她弟弟在太原的宾馆和洗浴开连锁鞋吧,员工上百人,挣了不少钱。阿龙想到打工终非长久之计,就到太原去学人家的经营模式。回到大同后,他找宾馆和洗浴谈合作,一家家谈了半年,终于谈下来一家,阿龙投资2000元买了台擦鞋机,建起了自己的第一家鞋吧,擦一双皮鞋,打油、烘干和抛光挣5块钱,生意火得不得了,忙得他只能后半夜睡三四个小时。媳妇把裁缝店关了过来帮忙,让阿龙腾出手去找新的合作伙伴。不到一年时间,阿龙的连锁鞋吧开到晋冀蒙三省,到2007年和2008年最高峰时,阿龙皮具护理连锁机构有上百号员工。袁小龙白手起家,在大同商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不耻下问 躬身力行解民忧
要想出人头地就得学习文化,现在和阿龙聊天,你根本看不出他只上过小学三年级。阿龙拿孩子的课本学识字,拜高中毕业的媳妇为师,每遇到不认的字,他就写到手上,回家让媳妇教;做生意要写合同,阿龙让媳妇写出来念给他听,他边听边琢磨字句。慢慢他能无障碍地读书看报了,他不因身有残疾而怕出门,相反他寻找各种机会外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自搞了企业后,阿龙深感自己的欠缺,主动去拜师学管理,大同的商界大佬,有名的职业经理人,他挨个去拜访,在办公室等着跟人家套近乎,人家没时间,他就再来,有时让人以为他是来讨账的,对他翻白眼,他也不在乎。通过和更厉害的人交往,阿龙也有了厉害的朋友圈。他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取着知识和他人成功的经验,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学习在知识的同时,袁小龙不断修炼自己,用自己的人格去赢得别人的信任。在管理上,他身教重于言传,在酒店走廊发现烟头,他会拄着拐杖弯腰去捡,让员工受到最生动的教育。他把这种敬业精神传递给员工,凝聚成独特的企业文化。近年来,袁小龙经超级演说家崔万志辅导,开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残疾人作励志演讲,特别是他任市残联肢残协会副主席后,为残疾人保障事业鼓与呼,搭建起了政府和残疾人沟通的桥梁,给残友们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他最近正张罗着跑政府部门,争取千名盲人按摩师的培训项目,想让更多残疾人有手艺、有信心,有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去年袁小龙加盟了崔万志旗下的半职商城,受崔万志之托在大同筹建半职的华北物流中心和旗袍展示实体店。他说残疾人在电商平台上,获得了和正常人平等竞争的机会,创业、就业更为便捷,能克服身体的缺陷实现弯道超车。他还担任了大同市平城区残疾人就业创业协会会长,带领自己的残疾人团队先行先试,要为全市21.4万残疾人谋出路、开富路。
十月下旬,他听到市旗袍协会的武会长说,云州区峰峪村农民种的朝天椒,遭遇价格下跌而无法售出时,亲自来峰峪村了解情况,拍视频和照片,放在抖音上,发在微信群,号召大家为农民献爱心。袁小龙的义举,感动了村民,激励了大家克服困难的信心。他捧出了属于残疾人群体的一颗真诚之心,激励了残疾人,鞭策了正常人,也带动了更多人关注助残扶贫公益行动,为社会扶贫事业添砖加瓦献爱心。
责任编辑:石永科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