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朱战红 冯国营)“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脱贫攻坚战中,河南省济源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把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作为精准脱贫的根本举措,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社会宣传、政策宣传、文化宣传、典型选树、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慈善爱心超市、“双千双扶”等“八个全覆盖”,促进贫困群众转观念、树信念、添动力、增干劲,形成了贫困户“思谋脱贫、主动创收、勤劳致富”的社会正能量。
社会宣传全覆盖。开创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统一设计具有济源特色的扶贫宣传logo(由愚公移山雕像和“立下愚公移山志,打好脱贫攻坚战”组成)和扶贫漫画、标语、宣传牌的制作样式,统一提供通俗易懂接地气、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宣传标语和漫画内容(如“挖掉穷根子,摘掉贫帽子,过上好日子,决不掉链子”“脱贫要脱穷根子,帮扶不帮懒汉子”“人争一口气,树活一张皮,脱贫先脱懒,致富靠自己”“救济只救一阵子,勤劳致富一辈子”)。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置脱贫攻坚宣传标语4085条、大型脱贫攻坚宣传牌104块、扶贫漫画300余幅、宣传栏1005块。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统一制作4000面脱贫攻坚宣传道旗,在全市59个贫困村和部分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安装;打造了大峪镇林仙村、大峪镇曾庄村、邵原镇七沟河村脱贫攻坚墙体彩绘文化墙试点,并在全市推广。带有济源特色、融入愚公移山精神的脱贫攻坚宣传标语、彩绘文化墙、大型宣传牌、宣传道旗,成为济源脱贫攻坚工作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既美化了乡村,营造了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又激发了贫困群众自强不息、奋勇脱贫的精神动力。同时,积极发动劳模、五一劳动奖获得者等力量参与扶贫宣传工作,截至目前,已组织了农牧、医疗、法律、农机、汽车、供电、文化、教育8个类型的20支劳模志愿服务队,深入全市贫困村进行文化宣传、技能帮扶、政策宣讲等活动,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
政策宣传全覆盖。为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市金融办、发改委、人社局、住建局、教育局、卫计委、民政局、农牧局、残联等承担脱贫攻坚行业任务的28个部门,分别组建扶贫政策宣讲团,走村入户搞好行业政策宣传,增加群众的满意度、知晓度、认可度。市扶贫办印发《济源市2018年脱贫攻坚政策摘编》6000本,做到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人手一册,要求人人学习,人人掌握,人人过关,做到扶贫政策“一口清”。各帮扶单位结合行业扶贫,组织宣传队员走村入户进行宣传,人包人、面对面,确保贫困户扶贫政策知晓度达到100%,扶贫措施落实到户到人。利用现代媒体优势,开通济源“脱贫攻坚”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各类扶贫政策信息,并实现了所有发布内容的音频化,让广大贫困群众随时、随地能够看到扶贫的政策,听到扶贫的声音,帮助他们从内心深处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同时,济源市坚持政策引领,通过产业扶贫、“一揽子”保险等一系列政策,及时解决贫困群众发展动力不足、致富能力不强等的问题,不断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确保贫困群众致富有门路、脱贫有盼头、干事有劲头。
文化宣传全覆盖。紧贴基层群众口味,创新改进宣传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咱们一起奔小康”、“文化扶贫”乐乡村系列文化下乡宣传活动,开展“文艺轻骑兵”助力脱贫攻坚巡演活动。济源市戏剧艺术发展中心原创大型现代扶贫豫剧《山路弯弯》10月16日进行首演,11月初开始将在全市巡回演出;创作、编排《向脱贫之路进发》、《精准扶贫结硕果》、《请到济源走一走》、《第一书记到俺村》、《懒汉糖葫芦脱贫记》等一批有温度、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在下乡演出过程中不断赢得群众的欢声和笑脸。同时,每场活动都增设现场互动环节,让贫困村老百姓和驻村第一书记走上舞台,通过有奖竞答、赠送礼品和心贴心、面对面交流等形式,传播勤劳、朴实、吃苦、感恩的社会正能量,营造了致富光荣、安贫可耻的浓厚氛围。
典型选树全覆盖。组织由勤劳脱贫代表、基层优秀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先进典型代表组成的“济源市脱贫攻坚志智双扶巡回宣讲团”,在全市11个镇开展了首轮14场次典型宣讲,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利用“济源脱贫攻坚”微信公众号、济源日报、济源晨报等媒体,及时刊载脱贫故事、致富典型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广泛宣传,在贫困群众中形成谋创业、谋致富、谋脱贫的良好风气。今年扶贫日前后,在全市开展脱贫攻坚十佳脱贫示范户、十佳村扶贫干部、十佳镇扶贫干部、十佳第一书记、十佳扶贫志愿者、十佳村党支部、十佳帮扶企业、十佳帮扶(带贫)企业等“十佳”系列评选表彰活动,通过榜样力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动力。
——技能培训全覆盖。济源市认真梳理和整合人社局、民政局、残联等单位资源,支持贫困劳动力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脱贫致富能力。今年以来,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建筑工匠技能培训989人,残疾人培训244人,林果技术培训245人,技能培训67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厨师、电焊等就业技能培训13人。同时,济源市积极鼓励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创业培训,对参加创业培训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合格并取得证书的,每人最高补贴1500元。此外,不断加强对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方面知识技能的传授。济源市组织农牧局、科技局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粮食增产稳产与防灾减灾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等技术服务,帮助贫困群众发展蔬菜制种、高山蔬菜、烟叶等种植产业和养猪、养牛、养鸡养殖产业。截至目前,累计入户服务贫困户2204户次,通过开展培训班培训贫困户1938人次;组织各类专家深入镇、村开展科技扶贫培训,共举办培训65场次,覆盖到全市59个贫困村,累计参与群众2160余人,切实增强了贫困户依靠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能力
就业平台全覆盖。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大型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和每周二、周五日常招聘会、网络招聘会、“2018助力脱贫攻坚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助力脱贫攻坚就业服务进基层”现场招聘会等,畅通贫困群众就业渠道。今年以来,共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吸引3500余人进场,达成就业意向730个,其中建档立卡人员50人,有力促进了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大力开展公益岗位安置,在全市59个贫困村每村至少开发1个公益性岗位,援助贫困劳动力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7人。
慈善“爱心(励志)超市”全覆盖。济源市为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从今年7月1日起,创新“慈善爱心(励志)超市”体制机制,明确考核激励措施,变“慰问式帮扶”为“激励式帮扶”,大力推行积分帮扶制度,每季度按评定结果向贫困户发放“爱心积分卡”,贫困户可持卡到“慈善爱心(励志)超市”兑领生活用品。‘慈善爱心超市’新模式运行以来,贫困群众通过参与家庭环境卫生、扶贫政策问答等评比活动获得积分,有尊严地兑领所需物品,生产生活积极性显著提高,家庭环境卫生明显改善,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也更强了。截至目前,已向全市172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成员累计发放了价值58.21万元日常生活用品,既使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又充分展示了政府“扶贫不扶懒”的态度,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贫墙”。
“双千双扶”教育扶贫全覆盖。创新开展“双千双扶”教育扶贫行动,以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在全市学校开展“千名教师结对千名学生,推进扶志与扶智工作”活动,由学校党员干部、党员教师带头参与,每人结对帮扶 1 名困难学生。立足实际,在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中找准切入点,“扶志”进教材、进课堂,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提供“送智上门”服务,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给予 5000 元生活补贴,确保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截至目前,济源市已有 8000 余名教师参与了政策宣讲、走访座谈活动,1380 余名困难学生得到一对一精准资助。8月22日,《中国教育报》头版以《教育精准扶贫 扶“今天”更扶“明天”》为题对济源市“双千双扶”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责任编辑:石永科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