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不能容忍假冒伪劣成行成市

发布时间:2018-09-19 13:18:26 推广 来源:南方周末
  拼多多上市,令假冒伪劣商品、山寨货等再次成为热点话题。除了电商平台上售卖的假冒伪劣产品,不少媒体也深入制假基地,曝光了一批制假“产业”集中的案例,比如界面报道的石家庄附近的山寨洗衣液“日化重镇”。
 
  假冒伪劣商品,其实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假冒,也就是假冒其他品牌的商品,以假充真;二是伪劣,指商品不符合有关标准,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冒充合格。当然,实际当中,一般是二者并存,以不合格的伪劣商品来冒充名牌产品,但是也有很多本身质量合格的商品假冒名牌产品的情况。
 
  不管是假冒还是伪劣,都会给消费者带来损失,轻则无法使用,不能达到使用效果,很快损坏,损失钱财,重则有可能因为劣质商品带来财产甚至人身健康的损害,比如有些劣质化妆品可能造成过敏、不合格电器产品可能因为短路造成起火,等等。假冒伪劣本身会侵犯品牌厂商的知识产权、损害守法厂商的权益,涉嫌违法犯罪。
 
  根据刑法规定,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或者侵犯他人专利权的商品,情节严重的(根据有关司法解释,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即可认定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知名品牌的商品,其商标一般都已注册,外观设计一般也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生产、销售假冒这些品牌的商品,只要获利达到犯罪标准,就触犯了刑法。即使没有达到犯罪标准,也属于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同样,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销售金额不同,最高可以判处无期徒刑。
 
  电商平台上众多的山寨、假冒伪劣品,其实就是一封封举报信。监管部门应该主动出击,从网络上挖掘线索,打击违法犯罪。拼多多上市引起热议后,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发布通知称,将包括“傍名牌”在内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其他商标侵权、相关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等违法行为列为重点打击目标,并责成地方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一些地方监管部门也突击检查了一批制假窝点。但是相关窝点早已存在多年,甚至形成了产业链,成为当地经济支柱,有关部门之前完全不知情,是说不过去的。一是应该在平时就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标准,该行政处罚就依法从重处罚,涉嫌犯罪就移交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二是应该排查有无“保护伞”。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提出: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发现的“保护伞”问题线索优先处置;深挖彻查“保护伞”。
 
  有人以我国仍然有大量低收入人群、低端产品有需求为假冒伪劣和山寨品辩护,这是站不住脚的。诚然,低端产品是有需求的,但是应该以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去满足这些需求,并且不能假冒别人的商品。名牌产品之所以成为名牌,是因为付出了巨大的财力去培育自己的品牌,假冒商品什么都不用付出就使用名牌产品的商标,侵犯了名牌产品的权益。
 
  市场经济应该是一种正向的淘汰机制,当有人恶意违法、破坏市场机制的时候,监管部门应该及时出手,维护市场秩序,维护正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对电商平台来说,追求规模和利润是正当的,但是应该守住这些基本的底线。
 

责任编辑:传媒视窗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