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姜立河) 大同市云州区坚持把人才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环境,以开放的眼光、宽松的政策,筑巢引凤、聚贤纳慧,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用政策吸引人才。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各项人才政策,结合实际制定了人才发展实施细则,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多方位提供、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为投资创业的人才提供土地优惠、税费减免、资金帮扶、奖励扶持等优惠政策,营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氛围。及时更新完善人才库,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用项目资助、创业扶持、贷款贴息等方式对创业人员给予资助,吸引各类人才回归,并借助乡情纽带感召广大在外人才回乡创业。目前,已建立了528人的农村本土在外人才库,其中,有回归意向的287人,已有95人回乡创业。
用产业留住人才。该区把黄花产业确立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大同黄花、经济林、小杂粮、中药材、蛋鸡养殖、乡村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留在农村。以“新农民夜校”为载体,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推动乡村振兴。目前,全区175个村全部开办“新农民夜校”,累计培训达2100余场次。同时,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在外人员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全区共成立了270家合作社,一大批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农村青年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
用环境培养人才。全力创优人才发展环境,对各类人才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尽力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设立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为各类人才提供居留、落户、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努力打造优质、高效、吸引力强的发展环境。同时,建立尊重人才、包容人才、激励人才的工作机制,营造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安心工作、舒心创业。
责任编辑:石永科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