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赵迅 通讯员 牛振宇)日前,洛阳市首家精准法律扶贫基地挂牌成立的新闻被省内外媒体所关注,并引起广泛热议。
通常而言,贫困的产生属于经济发展问题。作为扶贫方式的主要选项,也多是通过送项目、引资金、谈合作等,帮助贫困村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生活环境;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家庭收入。那么,作为政府法制部门,洛阳市法制办联合律师事务所在贫困山区建立精准法律扶贫基地有何实际意义呢?
当前,各地已经规划了明确的脱贫攻坚时间表,并建立了诸如结对帮扶、单位包村、严格考核等工作推进机制。然而,如果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家中,就会发现他们面临的现实困难,不仅仅是发展经济和增产增收的问题。比如,一 些农民远离家乡进城务工,却不愿再赡养年迈的父母,造成这些独居老人生活贫困,根本无力依靠自身实现脱贫;一些农户因为宅基地、相邻权问题产生纠纷,基层组织难以有效处理,造成邻里关系紧张,更谈不上互帮互助;一些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由于村务不公开或者程序不严谨,造成群众对决策的不满,长期信访告状,村两委无法集中精力抓生产,贫困户既无心更无力发展经济,等等。
显然,要切实解决这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迫切需要专业的法律部门和人员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比如,通过对涉及婚姻家庭、山林权属、土地确权、劳动保障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政策的讲解,使群众普遍增强法律意识,明确相互扶养是父母子女间法定的义务;知道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对于群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涉法矛盾,法律部门通过辅助基层组织依法开展民调,可以促进纠纷解决。如果以调解方式无法有效化解的,则可以指导帮助其通过正当的诉讼途径,寻求司法裁决。同时,对于扶贫资金的分配、帮扶政策的落地、集体土地的有偿使用等,可以通过专业化的意见来规范村两委的集体决策,实现决策过程、决策结果双公开,不断提升村务管理的科学化,增强两委的公信力。另外,在土地承包、土地流转、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以及农民外出务工、合作经营等诸多方面,也都需要专业的法律意见来明确权利义务,规范行为决定,防范风险发生,特别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开放程度尚不高的贫困地区而言,更是如此。
无疑,精准法律扶贫基地的建立,是在现有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就学扶贫、物资扶贫等基础上,面对基层群众的现实需要,就如何实现法治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它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政府法制部门和律师团队的专业优势,也完全契合了中央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中提出的“增强法治意识和能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要求,有利于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环境,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依法有序,为实施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扶贫攻坚已经成为各地各部门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在帮扶过程中抓住要害、找准症结,确实值得认真思考研究。
责任编辑:詩詩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