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记者节走基层:看长垣县精准扶贫各项“指数”有多高

发布时间:2016-12-29 11:26:0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记者节走基层:看长垣县精准扶贫各项“指数”有多高
    中国报道讯(记者 赵迅 摄影 罗维政)扶贫开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神州大地也全面吹响了消除贫困的雄浑号角。
    11月8日,第17个中国记者节如约而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四点希望声声在耳。中国报道杂志社会同中国网、法制网、搜狐新闻、河南日报、东方今报等多家中央和省级重点新闻媒体代表“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发扬职业精神,在这个不放假的节日里,以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深入扶贫攻坚一线,在河南省委第六督导组的引领下,一行来到了中国起重机械名城、中华美食名城——长垣。
    自2016年以来,长垣县按照“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指导原则和“转、扶、搬、保、救”五措并举的工作要求,把精准脱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以消除贫困为目标,以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为核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强化产业发展助脱贫 财局领导干部变身牛“管家”
   长垣县按照“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扶贫,以扶贫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双向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并助推脱贫攻坚。
   在距离县城40公里的牧源春农业公司养殖项目基地,数百头肉牛正悠闲的晒着太阳,群牛中有54头牛的产权属于瓦屋寨村的18户贫困户。与这群牛打了一年多交道的财政局办公室主任杨庆蕴告诉记者,为了让贫困户们拥有自己的“资产”,他所在县财政局领导干部集体为瓦屋寨的贫困户做了小额担保贷款,每户5万元,这笔款项就专门用于贫困户入股购买肉牛。通过与牧源春农业公司的合作,养殖肉牛是如今村中贫困户的主要收入。
   驻村第一书记杨庆蕴这趟路没有白走,一年多时间下来,他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牛“管家”。“管家”不但管牛,也会算账。“今年11月底,其中的30多头就要出栏,每头能有1300多斤,现在市场价11.8元一斤,每头牛可以卖到15000元,除去每头12000元钱的投入成本,一头牛就能挣3000块钱。30多头牛的综合收入不是小数,而且一年两次出栏,这样滚雪球的发展,贫困户收入将大大提高。”杨庆蕴如数家珍般向记者娓娓道来。
   习近平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在记者看来,第一书记杨庆蕴的扶贫“作品”也饱含深情、毫不含糊,当记者问及发展肉牛养殖项目能给贫困户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时,他不加思索的应答出三条经验所得:一是开阔了群众的致富路径,二是让群众得到真实惠,三是通过产业带动发展,提高了群众自动自发、自愿参与的创富积极性。当群众参与到这个养殖项目之后深切体会到了这个项目利润可观,开阔眼界的同时收获了致富经验;通过肉牛的养殖和出售,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质量由此改善;每年的产业项目分红,让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睡得香。依托于此,这个村的脱贫之路将前途光明、高歌猛进。



 
    在长垣县常村镇的广袤田野上,矗立着热电厂高大的冷却塔,在冷却塔的旁边,350个天蓝色的集装箱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看起来蔚为壮观。在一排排集装箱之间,每个箱体都设有保温控制层,各箱体之间由内向外伸出几根粗细交错的管子用于水排,水箱内有上千斤的热带鱼群在温室中繁衍声息、自得其乐。据工作人员称这就是“受控式高效循环水集装箱养殖系统”。
    河南水投长垣县集装箱高效养殖扶贫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这个系统是利用退役废旧的集装箱养鱼,利用电厂剩余的热水加热,使水温始终控制在28度左右,具备智能自动化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等特点。这里的每个集装箱内能同时养殖5000斤左右的鲜鱼,一年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鱼粪等养殖肥料在厂区内种植天然有机蔬菜,发展鱼菜共生,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化示范作用。






    利用资产收益型产业,助推无脱贫能力的贫困户脱贫。长垣县扶贫办主任王勇峰说,我们计划投资1000余万元,参股19%,与华大基因、河南水投集团共建集装箱养殖产业,目前已投入500余万元。     该项目的实施,将长期解决612户2485人的稳定脱贫并逐步致富;另一方面是实施到户增收项目,我们已投入扶贫资金360.8万元参与牧源春农业公司、三阳畜牧、顺鑫农业公司、光裕农业公司、新行葡萄种植合作社、惠民水产养殖合作社的15个增收项目,带动贫困户902户3471人稳定脱贫。
    在樊相镇吴屯村的实地走访中,记者一行了解到以耿立发为代表的多名困难户已经签订“扶贫到户增收项目入股协议书”,困难户均以扶贫到户增收项目财政补贴资金4000元入股河南牧原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红模式约定在2016年12月31日前,公司支付困难户不少于2200元红利;2017年12月31日前,公司支付困难户不少于1200元红利;2018年12月31日前,公司支付困难户不少于1200元红利。
 

光伏发电助脱贫 每户多收入了两千元
    长垣县常村镇常村二中的教学楼顶上,一排排整齐的深蓝色光伏电池板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线。光伏扶贫是目前河南省正在探索推广的精准扶贫方式之一。目前,河南省长垣县各乡镇已陆续启动光伏扶贫项目,可为全县1619户建档立卡的社会保障兜底贫困户建立稳定增收渠道。
    “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我们开展了光伏扶贫专项行动,其收益用于社会保障兜底的贫困户脱贫,吴屯村是试点,先行一步。”长垣县扶贫办副主任王勇锋说,这些光伏发电设备能收益30年,每年每户可以增收2000元,而且不用村民投入劳动。全县光伏项目招标刚刚结束,全部建成后,其发电收益可以扶持县里1619个贫困家庭脱贫。此外,一般贫困户如果想参加光伏发电项目,县里也会提供小额贷款,贴息5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助脱贫 长城企业结对帮扶找出“路”
    吴屯村作为全县46个贫困村之一,村内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硬化道路年久失修,街巷胡同未硬化,交通非常不便,排水、保洁、亮化、绿化等配套设施基本没有。这些既影响了居民群众的交通出行和生产生活,又严重制约着全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大计。
    长垣县帮扶工作队通过进村全面深入摸底,深刻认识到,全村脱贫攻坚及现有产业发展壮大需要寻求出“路”,居民群众人居环境改善需要寻求出“路”,修路成为扶贫工作的当务之急。修路需要资金,工程建设需要人力物力。资金问题成为帮扶工作队首要解决的问题。
    长城建设集团公司作为长垣县建筑领域的领军企业,在了解村里的这一需求后,明确表示为了全村脱贫攻坚,将不求任何回报积极援助,集团公司董事长谷自修对基础设施援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先后5次到村里现场考察,并安排专人一线具体负责推进村内修路等基础建设工程。
    企业出资出物,村里出人出力,村内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得到顺利实施。经过长城建设集团公司的无私援建,通过全村出人出力集中奋战,村内1217米主街道实现全面硬化升级;813米人行道铺设了面包砖;1530平方米的游园硬质景观基本建成,人行步道、健身广场、休闲广场投入使用。目前已完成各类资金投入约68万元。全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提升,居民群众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如今,升级改造后的村内主街道宽阔平坦,干净整洁,一改往昔群众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局面,两侧人行道的铺设有效提升了主街道的档次和水平,村内也建成了游园和健身广场,邻里之间站在人行道上话家长里短好不自在。
    修路既是修功德,长城建设集团公司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感人故事如今成为当地扶贫工作的一段佳话。




责任编辑:詩詩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