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山西灵石:黑色变绿色 发展趟新路

发布时间:2018-08-27 17:01:59 推广 来源:人民网

8月的阳光,顺着山势,静静地躺在宅院深处。院子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灰砖高墙、院院贯通,砖木石雕精妙绝伦,匾额碑帖千姿百态。置身其中,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历史在耳畔回响。王家大院崇宁堡温泉酒店是昔日王家所建五堡中建筑时间最早、面积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个城堡,其建筑素有“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点。

图为王家大院崇宁堡。(图片由中共灵石县委宣传部供)

“灵石是一个产煤县,以前,我从事煤炭行业。“王家大院崇宁堡温泉度假酒店董事长吴君宇坦言,粗放的煤炭产业虽然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收益,但也带来了外界对于山西的误读。作为土生土长的灵石人,他想通过挖掘家乡的东西,来回报家乡,遵循历史的同时,也要创造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灵石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二产、三产比重分别提高7.4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如今,灵石县新型工业不断壮大,“一煤独大”的格局加速扭转,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到工业增加值的19.3%,装备制造、铝工业、电力等产业已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旅游产业不断提档升级,石膏山、红崖峡谷进入4A景区行列,2017年全县游客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实现“千万百亿”目标。和她的人民一样,灵石县也在由黑变绿,奋力转型。

多元招商 促发展

在距离灵石县城30多公里处的扬帆碳素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工地一派井然有序的施工景象。该项目总投资约为30亿元,一期总投资约为20亿元。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主要为600mm-800mm特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鼓励类产品。

项目去年7月洽谈,8月签协议、立项、注册公司,9月开工建设,今年即将投产,从头到尾只用一年时间。扬帆碳素项目快速推进,得益于灵石县建立的最大项目推进机制。从落地开始,该县主要领导就每半月轮流进驻调度,分管领导以旬调度,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

扬帆碳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兴说:“从立项到投产,比预期顺利得多,快得多。投资环境好,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开二期了!”

沿着扬帆碳素东南方向,驱车30分钟左右,在东方希望晋中铝业的厂区里,机声隆隆,二期三线溶出车间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施工方将集中人力物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预计在10月1日完工。这条生产线建成后,将达到300万吨的生产能力。

“依靠灵石地势高低的落差,我们可以实现生产多个阶段原料的自流,减少能源的耗用。”东方希望晋中铝业人事行政部负责人刘海泉说:“科学的设计,先进的设备,最大化的降低了占地面积和用工人数。”

在对于灵石县来说,东方希望晋中铝业是“好与质”的代名词。据统计,2017年,东方希望铝业实现产值51亿元,实现税收超过6亿元,实实在在的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

图为灵石亨泰荣和金属压铸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赵芳摄)

亨泰荣和金属压铸件、聚义煤矸石制纤维、聚源焦炉煤气制天然气等转型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启光发电、长城盛世电子商务产业园、仁康医院等项目快速推进。五年实施重点项目450项,完成投资708亿元。

灵石县投资促进局局长景海桐说,突破“一煤独大”的局面,并不是不要煤了,而是要以煤为基础,让产业链条延长,附加值增大。

从传统煤企到现代公司,从一煤独大到多元支撑,灵石县紧扣转型主题,做强做优煤炭企业,做精做细非煤产业。新动能、新支撑、新产业,成为灵石县近年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深耕细作 强民生

灵石县夏门镇瓦窑占村是一个山区小村,一山两沟四道坡,山路坑洼崎岖,荒山荒坡多不具备种植条件,村里的劳力大都离家而去,土地也大都撂荒。

“一个人富了不算啥,全村富了才光荣。”村委主任薛清亮说,他是土生土长的瓦窑占人,从事洗煤行业富起来,看着村里的现状,决心带领村民走上富裕之路,让大家有事干、有钱挣。

可好事怎么办?全村46户260口人,大多都是弱势群体,学历能力差,跨行转型门槛高。通过学习考察,薛清亮决定——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他带领村民对全部土地进行了规划、整理,共筑大小堤坝21条,对全部土地进行平整,经过改造,耕地由原来的380亩,增加到目前的800亩,成了聚水聚土的层层梯田。他在村头高地修建蓄水池,所有耕地接通了灌溉管道,成为了旱涝保丰收的水浇地。

2016年5月,薛清亮成立了清亮林果合作社,改造清香品种核桃200亩,共计3800余株。同时,种植的所有核桃都申请入保,大大降低了种植核桃的风险。合作社和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签订了“2018年灵石县梨新品种‘玉露香’旱垣简约有机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协议,将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上等土地,全部种植玉露香梨,现已种植420亩,共1.4万余株。

离开瓦窑占村,村头墙上的大红标语格外显眼——“创业何必去远方,家乡一样铸辉煌”,“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初秋的瓦窑占村,核桃树长势喜人,玉露香梨成林成片,村道边的格桑花娇翠欲滴……

而在灵石县静升镇,村民则依托王家大院的旅游开发,让穷沟沟变聚宝盆,吃上了“旅游饭”。

“静升一直是以农业种植为主,农民生活水平低,要说静升人生活的巨变,应该是王家大院开放以后,村民们的收入也是看得见地往上蹿。”静升村原村委会副主任杨乃喜说到。

图为静升镇灵尚绣品刺绣工艺品生产基地内的工作室。(图片由中共灵石县委宣传部供)

据静升镇党委副书记田茂强介绍,该镇还发展了一批文化产业品牌,为发展刺绣特色产业,提升妇女刺绣手工艺技能以及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依托尹方村灵尚绣品纯手工刺绣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组织开展妇女手工艺技能培训班,培育绣娘,建成扶贫基地,带动了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脱贫。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灵石县的发展才能有基础、有底气。

绿色转型 保生态

在灵石县西南部山区,有一个获得了“山西省卫生乡”、“山西省文明乡”两项称号的坛镇乡。继2017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以来,坛镇乡乘势而上,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工作。

坛镇乡编制了“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村容村貌建设、道路硬化、病媒生物防制等11项建设工程,总投资2700余万元。污水处理厂等配套项目建成后,乡政府所在地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以上;前坛、后坛286座旱厕改造项目已开工,完成后建成区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将达到100%;在中心街设置了60个垃圾箱和60组花箱,实施美化靓化,改善人居环境。

图为灵石静升河城区段综合治理成果。(赵芳摄)

“伴随着县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度,灵石林业工作、生态建设也实现了齐步走。”灵石县林业局局长李志文在谈到灵石县的生态发展情况时如是说道。

图为灵石石膏山风景区。(赵芳摄)

上世纪80年代,灵石县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5.83%。产业结构调整后,灵石县目前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2.89%。据李志文介绍,灵石县在通过大力发展人工森林、设立森林防火远程监控点等手段来保护森林面积之外,还积极利用森林资源进行经济创收,推动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目前,灵石县不仅建立了韩信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还建立了石膏山风景区、红崖峡谷风景区等系列旅游景点。

从昔日的“一煤独大”到如今的“百花齐放”,从过去的“灰头土面”到现在的“颜值担当”。鸟瞰灵石,绿色葱茏连绵不绝;近观灵石,三大产业逐步优化;品味灵石,文化底蕴延绵悠长,绿色崛起风头正劲。

责任编辑:石永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