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电力现货市场发展研讨论坛在山西太原召开。作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山西肩负着探索能源转型路径的历史使命。

论坛主办方供图
近年来,山西保持电力市场建设先发优势,率先建成“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零售市场+绿电绿证+容量补偿”六位一体、“全电力优化、新能源优先”的集中式双边现货市场,这一体系实现了发、用、售、新型主体等各类主体全面覆盖,成为全国连续运行时间最长、品种最全、活跃度最高的省级电力市场。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传统资源型经济模式正在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于山西而言,这道关乎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答题,答案中必有“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现货市场”。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围绕山西能源转型发展的探索、重大突破与未来方向等内容进行阐述。山西作为能源革命排头兵,实现能源低碳转型是必由之路,需要在做好煤炭文章的同时发展多元经济。能源转型需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物理架构与电力市场体系协同。作为首批电力市场试点,山西克服诸多困难,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电力市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成果显著。

论坛主办方供图
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生表示,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中长期与容量市场建设、现货与新能源机制电价过渡、省级与省间现货市场协同发展;要持续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创新新型主体参与市场和调度运行机制,加快推动车网互动价格和交易机制健全,全面打通现货分时价格信号的传导渠道;要建立市场化有效容量保障机制,覆盖多类型电源,做好计划与市场机制的衔接,强化电力规划与容量市场衔接;要完善能源低碳转型成本疏导机制,建立跨省区辅助服务费用分摊机制,健全跨省区容量市场费用分摊机制,推动全社会承担绿色环境价值成本。
截至2025年8月,山西电力交易平台注册主体达21960家,包括发电企业692家、售电公司445家、电力用户20747家、新型主体76家,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在现货市场稳步发展的同时,山西中长期市场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目前,中长期市场已实现年度、季度、月度、旬、日等多周期全覆盖。2024年,省内中长期交易电量180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超过60%。
山西电力市场将通过持续创新机制、优化流程、扩大开放,更好地融入全国发展大局,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据悉,本届论坛由山西省能源局,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主办。(姚荃茂)
责任编辑:于辰宸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