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2025太原论坛】聚焦能源绿色转型 低碳技术正加速落地

能源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25-09-28 16:12:2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转型进程中,山西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肩负关键使命。”9月27日,在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能源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表示,煤炭的能源转型绝非简单淘汰,而是基于资源禀赋的替代升级过程。

论坛主办方供图

此次论坛以“技术创新驱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多元 合作 发展”为主题,聚焦能源领域前沿技术与绿色转型需求,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碳捕集、氢能、多能互补、固废利用等领域资深专家,共同探讨煤炭清洁低碳多元化发展,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寻找新路径、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贡献新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最大的煤岩气田——大吉气田,就位于山西省西部,作为我国首个规模开发的煤岩气田,在今年7月该气田年产能突破25亿立方米,成为我国天然气产量增长的重要接替资源。据介绍,煤岩气是一种吸附或者游离在地下深层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通常埋藏深度超过1500米,又叫深层煤层气。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龙德讲道,山西地区煤岩气历经特定地质演化过程形成,资源条件优越,其中大吉气田呈现出高探明、高动用、高产期、高达产的特征,已探明储量3049.3亿方,资源探明率达42%。在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期间,全国煤层气产量将继续较快增长,初步预测2030年煤层气产量达213亿立方米,其中山西省煤层气产量预计远高于155亿立方米。”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山西省煤矸石产生量常年居高不下,2024年达到约2.37亿吨、占全国28.73%,历史堆存量达15亿吨,且短期内难显著下降。对此,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研究员师华定指出,规模化生态利用是其大宗消纳的关键路径,目前已形成“煤矸石-生态回填区”检测诊断、“源头防控-过程阻断”系统治理、“类土壤化-植被促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未来需提升技术体系的适配性与稳定性,强化动态调控,创新“固废消纳-土地修复-碳汇增益”多维价值模式。

制造能力的原料保障离不开煤化工产业支撑。刘振民提出,要在煤炭清洁利用领域下功夫,既要攻克燃烧技术以减少排放,也要加大CCUS投入并注重技术应用的经济性;同时山西作为 “西电东送” 枢纽,其能源转型成效直接关系华北电网安全。

“技术创新是破解能源转型难题、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支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平台的枢纽作用,加速绿色低碳技术的攻关突破与场景落地,深化能源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及金融机构的跨领域协作,推动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智能算法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能源科技创新高地。

据悉,本次论坛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厅、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姚荃茂)

责任编辑:于辰宸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