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绿色低碳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主旋律,当光伏产业成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核心力量,山西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加速布局 “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为主链的光伏产业链生态体系。然而,产业基础偏弱、人才储备不足的现实,犹如横亘在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关卡。如何破解“人才瓶颈”,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 “新鲜血液”?山西能源学院以探索者的姿态,依托山西省新能源(光伏)产业学院,构建并实践“四位一体、产教五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产教融合的沃土上,书写出一段校企政行协同育人的生动篇章。
在国家大力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中,山西省正加速构建光伏全产业链生态体系。然而,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光伏产业面临的人才储备短板,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瓶颈。在此背景下,山西能源学院依托山西省新能源(光伏)产业学院,创新实践的 “四位一体、产教五融” 培养模式,如一股清泉注入产业发展沃土,为应用型人才培育开辟了崭新路径。
四维联动聚合力,五融机制筑根基
“政府引导、高校育才、行业赋能、企业参与”,这十二字箴言精准勾勒出 “四位一体”的协同图景。政府以政策为笔,绘就人才培养蓝图——财政拨款、项目支持、就业保障多管齐下;高校以需求为尺,反哺产业发展——输送专业人才、开展技术培训、提供科研支撑;行业以标准为纲,校准育人方向——深度参与培养方案制定,让课程内容紧扣产业脉搏;企业以实践为场,锤炼过硬本领——提供实习岗位、联合攻关项目,让科研成果既服务生产又反哺教学。
而“产教五融”则如五根纽带,将四方力量紧紧相连。方案融合,政企行校联手打造“能力递进式”培养路径,让学生从校园到职场无缝衔接;课程融合“项目化+模块化”专业课程群新鲜出炉,将光伏产业的真实案例搬进课堂;师资融合,校企双导师互聘共培,“理论大咖”与“工程能手”同台授课,锻造出一支“既能讲台授课,又能车间实操”的双师队伍;基地融合,“生产性+研发型”实践平台拔地而起,学生在这里既能参与实际生产,又能投身技术研发;成果融合,联合攻克的产业难题、共享的专利标准,成为教学与生产的共同财富。
创新实践结硕果,人才辈出助转型
在这片产教融合的沃土上,创新之花次第绽放。2023年,山西省新能源(光伏)产业学院正式落户;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跻身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相继建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平台。课程建设同样亮点纷呈: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闪耀登场,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科技奖收入囊中,4部专著教材、5篇教改论文见证着育人理念的不断升级。
更令人欣喜的是,学子们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202年以来,300余名毕业生投身新能源(光伏)产业,占相关专业招生人数的40%;学科竞赛参与度较之前提升10%,70余项创新创业奖项彰显着学生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
特色举措显活力,协同育人谱新篇
人才订制班的探索,让“按单培养”成为现实。在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的主导下,山西能源学院联合中北大学,为山西际安电气、山西日盛达太阳能等企业量身打造卓越工程师。“3.5+0.5”培养模式别出心裁——3.5年校内理论学习打基础,0.5年产业学院岗位强化练本领。学科竞赛、强基训练、研发实战环环相扣,双师教学、工学交替、入企实操步步深入,毕业生实现岗位“零适应”上岗,成为企业急需的“即插即用”型人才。
校企共创课程的实践,让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与晋能、格盟、三晋阳光等企业联手,《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等4部讲义、《光伏发电系统施工》等 2部教材新鲜出炉,5门线上课程、2门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相继建成。企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参与4门课程的教学,带来最前沿的产业动态和实操经验。
实习实训基地的共建,为学生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校内,“一系主体、多系共享”的实践基地功能集约、开放高效;校外,依托晋能清洁能源、三晋阳光太阳能等企业,构建起覆盖光伏电池技术、新能源系统、全产业链工厂的实习网络,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锤炼技能。
“双师双能型”师资的打造,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20余位企业工程师走进校园,承担96学时教学任务,指导144名学生毕业设计;11位校内教师走出校园,到企业实践锻炼,形成了一支“理论扎实、实践过硬”的教学队伍。
产学研服务平台的共享,让创新成果双向流动。依托6家企业产学研平台,学校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太阳能综合利用”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4个省级科研平台的建成,让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相连,实现了“教学促科研,科研反哺产业,产业滋养教学”的良性循环。
从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中14名学子的脱颖而出,到毕业生纷纷入职五大发电集团、央企及地方明星企业;从90%以上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到75%的毕业生投身相关企事业单位,再到80余名学子考入知名高校深造;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到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山西能源学院用 “四位一体、产教五融”的生动实践,为新能源(光伏)产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也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和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严绍进)
责任编辑:姚荃茂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