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山西省阳城县芹池镇原庄村的肉牛养殖园内,秸秆加工车间机器轰鸣,成捆的农作物秸秆经过粉碎、发酵,转化为优质的青贮饲料;不远处的养殖区,数百头肉牛正悠闲地嚼着草料。这个投资1.2亿元的项目,正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模式,撬动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共富。
原庄村依托晋城市乡村振兴“十种模式”和“六项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流转、托管闲置土地,打造集种植、养牛、绿色循环链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项目已盘活、流转土地3000余亩,购置农机具规模种植玉米、大豆、小麦,年产出青黄贮5000余吨、干草2000余吨,为肉牛养殖打下坚实基础。
“牛场吃秸秆,肥田促丰收”——一条循环产业链在此清晰成型:回收全县玉米种植大户的秸秆加工成饲料,肉牛粪便合成有机肥反哺农田,既破解了秸秆焚烧污染难题,又降低了种植户成本。项目负责人杨少杰算了一笔账:项目全年可消化玉米500吨、秸秆1000吨,支付玉米采购费130万元,生产有机肥300吨。
效益不止于生态。项目为周边群众提供数十个就业岗位,村民不仅获得土地流转租金,还可参与务工、订单种植,多重收益夯实共富基石。
芹池镇经管站长延丹妮表示,该模式是晋城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收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将推广“种养加循环+利益共享”机制,让更多闲置资源变活、农业链条变绿、农民口袋变鼓。(陈来全 闫潘丽)
责任编辑:姚荃茂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