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小小的牙签,竟在体内“潜伏”四个月,最终刺穿肠壁,引发致命的急性腹膜炎!近日,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中心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拆弹”行动。凭借多学科的高效协作与精准研判,最终成功化解危机,挽救了患者生命。
病情罕见:牙签体内潜伏四月终酿大祸
四个月前,患者误吞一根牙签,因当时无明显不适未予重视。直至今年8月,患者突然出现刀割样全腹疼痛,伴恶心呕吐、高烧不退,被紧急送至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中心。
患者入院时已出现急性腹膜炎体征,病情危急。该院名誉院长、消化中心李建义接诊后,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MDT),消化内科、消化外科等科室专家迅速集结。
精准研判:2小时锁定方案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郑海涛迅速梳理病史,结合影像检查,发现十二指肠区域存在异常阴影,高度怀疑异物穿孔。消化内科主任张金良同步评估内镜探查可行性,考虑到患者已出现严重腹膜炎体征,判断内镜操作风险极高。消化外科主任李红星进一步结合腹部CT明确诊断:牙签已穿透十二指肠壁,导致肠内容物渗漏,引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必须立即手术。从患者入院到确定手术方案,全程仅用不到2小时。
手术拆弹:3.4厘米牙签被成功取出
消化外科团队随即开展急诊手术,术中精准定位并取出一根长3.4厘米的牙签,彻底清除腹腔内感染灶,修补十二指肠穿孔,同时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医疗团队给予积极抗感染与营养支持;恢复期内,李建义院长多次查看患者,并组织消化内科、消化外科团队评估消化道愈合情况。在多学科团队精心照料下,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救治亮点:多学科协同提效
此次救治凸显“快、准、顺”三个优势:响应快:MDT团队即时集结,快速研判病情;判断准:结合影像与临床,精准定诊断、定方案;衔接顺:诊断-手术-术后管理无缝配合,全程高效。李建义院长表示:“多学科协同实现了诊疗全流程一体化,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生机,也为复杂疾病诊疗提供精准保障。”
专家提醒:消化道异物重在预防
细嚼慢咽:食用带刺、带骨或坚硬外壳的食物时,务必充分咀嚼。
专心进食:吃饭时不交谈大笑、不追逐打闹,避免注意力分散导致误吞。
改掉坏习惯:切勿将牙签、钉子、回形针等非食品物品叼在口中。
妥善存放:将电池、磁铁、别针、硬币等小物件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如不慎误吞异物,切勿使用吞饭、喝醋等土方法,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刘翔 芦丽静)
责任编辑:姚荃茂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