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救治一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合并肺耶氏孢子菌肺炎(PJP)的危重患者。患者于2025年4月因全身多发瘀点、瘀斑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血液病科就诊,化验提示PLT6×109/L。通过骨髓穿刺术和基因检测,确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重型)。初始治疗采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随着糖皮质激素减量,血小板计数无法维持在正常水平,随后给予二线方案,病情好转。
病情危急,命悬一线
6月16日患者因血小板降低,发热、咳嗽、咳痰再次入院,胸部 CT 提示右肺感染,治疗后症状未缓解,出现胸憋、气喘加重。6月19日患者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加重,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降至85%,复查CT显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较前病灶明显进展,多肺叶浸润。结合患者高龄,长期使用激素,基础疾病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免疫力低下、易合并重症感染的病史,经抗炎、平喘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6月29日,患者再次高热,血氧饱和度波动在 85%-88%,氧合指数提示重度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床边胸部 DR 显示双肺多发弥漫性磨玻璃影。
精准施策,力挽狂澜
面对这一复杂且危重的病例,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血液病科医护团队通力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抢救方案:通过病原学二代测序、影像学诊断、启用无创呼吸机俯卧位辅助通气,并同步进行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及西维来司他钠治疗;复方磺胺甲噁唑、更昔洛韦及依替米星控制肺部感染;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床旁四次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痰液,疏通气道,改善换气功能等综合治疗措施。
技术创新,突破难关
经过5周精心治疗,患者血小板稳步回升至正常范围,肺部病灶明显吸收,体温正常,成功脱离无创呼吸机,感染指标已控制良好,生命体征趋于正常。目前患者已出院。
本次救治全程动态监测调整治疗策略,充分展现了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血液系统疾病合并重症感染救治方面的综合实力,标志着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疑难感染性疾病诊疗水平取得新突破。(王素娟)
责任编辑:姚荃茂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