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国铁太原局通信工丁巧仁荣获第七届“最美铁路人”称号

发布时间:2025-08-27 09:32:1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第七届 “最美铁路人” 先进事迹,10名同志光荣当选。其中,国铁太原局丁巧仁荣获第七届“最美铁路人”称号。

丁巧仁是国铁太原局大同电务段湖东移动车间一名通信工。他所在湖东移动车间,担负着“西煤东运”大通道大秦铁路线上450多台重载机车通信设备的测试、检修、维护任务。

车载无线通信设备被称为火车司机的“眼睛”和“耳朵”,是确保重载列车安全运行的核心设备。丁巧仁,就是维护它们的技术能手,先后参与了从模拟到数字、从2G到5G的通信网络建设,检修过近2万台次设备,处理故障超5000件次,做到了“检修零故障、换装零失误、检测零误差”。

从1993年来到大秦铁路,丁巧仁凭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很快就掌握了各种型号车载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作业流程,成为班组的技术骨干。2006年,大秦铁路由模拟无线通信模式步入GSM-R无线数字通信模式,对通信设备的维修质量和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为掌握新型技术,他先后参加了北京交通大学、深圳地区相关厂家组织的培训学习,借来专用英文字典,对照查询G网专用术语,徒步巡线,熟悉区间设备的运用情况,不到半年时间,就掌握了G网维修的各项技能,先后解决了机车信号弱、天线驻波比不达标等诸多问题。2011年,丁巧仁凭借过硬的技术在第三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铁路通信工(无线终端维护)第一名。

2013年4月、2015年12月,由山西省和当时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先后命名了“丁巧仁技能大师工作室”“丁巧仁铁路通信工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从此,丁巧仁在铁路重载领域的技术攻关开启了加速度。

大秦铁路上运行的重载机车上有数根主电缆,每根主缆最多由14根细缆组成,需要定期测试电缆性能。原来完成一台车的测试,需要两个人配合,操作上千次,耗时近4个小时。为减轻大家的劳动强度,丁巧仁决定设计一种方便简易的检测设备。

起初,他采用将插针小眼转换成线路并按顺序编号的方法测试,然而顺序不好记忆,只能推倒重来。那几天,丁巧仁满脑子都是电缆测试工装的事。有一次天黑下来,他习惯性地开灯时,突然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开和关方向不同,既能区分电缆,又能帮助记忆!”说干就干,他第二天买来双控开关,与细线焊接、编号,将数十根细缆整合进了一个小盒子。用这个小发明测试整台机车的电缆,一个人用时不到一小时,较之前提效近90%。

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推出创新性技术攻关项目20余项,实施规模化技术改造3次,显著提升了安全保障能力,节约了成本支出,产生经济效益2300余万元。他还参与编写了《铁路通信工培训规范》《高速铁路动车组车载通信设备维修岗位培训规范》等书籍。

从一间小小的屏蔽室到653公里的铁道线,从苦练技术本领到巧破现场难题,丁巧仁用30多年的坚守,将人生的信号调频至重载铁路事业,曾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铁路工匠、山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姚荃茂)

责任编辑:于辰宸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