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位种茶能人的茶叶信仰——记德保县扶隆茶厂厂长岑林立
发布时间:2016-12-27 18:44:3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广西讯(记者 王兆雷 实习 凌玲)导读:在百色市德保县有位种茶能人,他凭着自己对茶叶的热爱和执着,30多年来从未放弃过茶叶产业,即使面临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紧缺的困难,也丝毫不动摇,并立志将他的茶叶推广至全国,乃至东盟。他就是敬德镇的岑林立。
岑林立,1960年出生于德保县敬德镇扶平村,现为德保扶隆茶厂厂长。虽然现在的岑林立任职茶厂厂长,但他常到茶场看茶,这源于他自小对茶叶的热爱。说起自己与茶的缘分,岑林立深吸一口烟,慢慢吐出烟熏,沉浸在回忆中。
八十年代,18岁的岑林立中学毕业后,进入德保县扶平茶场厂做工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岑林立高兴得一蹦三跳,因为他在此前就很喜欢茶叶,没想到如愿以偿进入茶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进入茶厂后特别努力,不断学习关于茶叶的知识。皇天不负苦心人,进入茶厂后不到两年,岑林立就被派到百色茶厂、阳圩茶厂等地学习。随后,他被茶厂所有人认可,指派到湖南茶叶研究所学习三个月。也就是在这三个月里,岑林立学习到红茶、绿茶的制作技术,这为他今后的茶叶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时恢复高考不久,懂得制茶技术的人并不多,所以拥有制作红茶绿茶的技术岑林立,摇身一变成为扶平茶厂的技术员,从此开始了为其四年的技术工作。在这四年里,岑林立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改善红茶绿茶的制作方法。这一切都被人们看在眼中记在心里,随后便被提升为厂长,时年才25岁。这在当时,当厂长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而岑林立深刻地明白,学无止境,于是没多久他就毅然放弃厂长职位,放弃了稳定的收入,于1991年考取了广西农垦大学,继续学习农业知识。
岑林立在车间制茶 记者 王兆雷/摄
1993年,大学毕业后,岑林立又回到扶平茶厂继续当厂长,此时的他更注重提高制茶的技术和茶叶成品的质量。
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企业改制的普及,扶平茶厂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来茶厂改制面临行业冲击,二来自1997年开始,农村劳动力逐渐外出打工,扶平茶厂生产开始萧条。此时,作为厂长的岑林立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放弃茶厂另谋出路,要么自己承包茶厂再经营。如果选择第一个,就要放弃多年喜爱的茶叶,还将导致大批工人及农民失去工作,失去生活收入来源;如果选择第二个,就要承担投资的风险,要面临资金周转困难,其他企业冲击等逆境。岑林立思考再三后,毅然选择承包茶厂再经营。
每当提起这些,岑林立都说:“作为一名茶厂老职工,看到山上的一千多亩的茶园无人打理,多年精心经营的产业就这样荒废了,看到这些,我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能把茶园丢掉,所以我一个人坚持搞。”
岑林立面临的首要困难就是资金不足。回想起这些,他都遗憾地说:“后来我们这帮做茶的人,就自己筹备一些资金,护理得几百亩,其他的现在都丢荒了。”
于是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岑林立以小作坊的形式,建立起了扶隆茶厂,带动当地群众做起了茶叶产业。
建厂初期起,岑林立将茶园承包给附近的农户管理,有的承包10亩有的承包5亩。一般每户有三个人,三个村近150户农民参与茶园管理,这项工作增加他们的收入,改善了生活。
至今,岑林立的扶隆茶厂,拥有一千五百多亩茶,主要种植云南大叶种和凌云白毫茶种,生产成功夫红茶、红条茶、红碎茶和绿茶。所有的茶树都种植在海拔1200米至1400米的高地,制作工序从采茶到加工都很注重,从来不施肥仅除草修剪。天然长成的茶叶质量不同一般,加上岑林立的精心秒制,茶叶得到业内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中,红茶还曾荣获国家农业部和自治区优质产品奖,绿茶也曾荣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广西优质产品。
岑林立在介绍自己生产的茶产品 记者 王兆雷/摄
因为质量得到消费者和国家的认可,岑林立的茶叶逐渐销往省外、境外。对于茶叶产业的发展,岑林立充满信心,他认为,质量好的东西,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而且政府也帮助农民,支持种茶。
“德保县农业局还给我资助了三万多肥料哩” 岑林立笑着说,“我们现在资金不够,投入不够,所以没有办法将所有茶园护理完,但我们会争取早点注册商标,增加投入加大生产,也好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十多年,岑林立保持着对茶叶的热忱,对茶叶行业始终如一。他爱茶,更希望将祖国的好茶推荐给更多的人。发展壮大,多带动附近村民致富。
责任编辑: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