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住院札记:风湿科里的暖光

发布时间:2025-07-31 09:15:4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四十四岁这年,身体再次向我发出了求救的信号。从2010年第一次感觉全身发僵,到2014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确诊强直性脊柱炎,直至今日这十多年来,身体与病痛的拉锯从未真正停歇。当年住院二十天的记忆虽已模糊,但风湿科医生护士们给予的温暖却始终留存心底。所以,当腰背的隐痛与胸口的憋闷卷土重来时,我几乎未作犹豫,再次奔向山医大二院风湿科。

踏进医院大门,恍如隔世。十几年变迁,走廊更亮堂,环境更整洁,虽然记忆里那位熟悉的风湿科主任已然退休。站在医生介绍栏前,那么多亲切让人信赖的医生团队,给了我安然的力量。尤其是科主任“王彩虹(风湿科)”的名字跃入眼帘,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当即挂了她的号。

一个不善言辞的外地人,家人忙于生计,病痛只得独自扛起。原以为大医院看病难如登天,未曾想,看病当天,王主任在评估病情之后建议即刻住院治疗。手握着住院证,心底却七上八下,素昧平生的医生,真能看透我这纠缠多年的老毛病?这份忐忑,沉甸甸压在心头。

初入风湿科病房的头两日,陌生的环境、繁复的检查、身体的酸痛,将我整个人都熬得蔫蔫的。身着白衣的医生护士步履匆匆,我性格内向,连开口询问都觉拘谨。直到第三天清晨,王鑫副主任医师查房察觉我面色不佳,主动驻足聊了几句家常;换药的护士郭佩佩见我总低着头,笑着打趣:“大哥,您这表情,跟上刑场似的?”一句话,竟让我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忍不住笑出了声。

仿佛一扇心门被悄然推开。此后,一切都不同了。主管大夫薛宏伟每日查房总不忘关切的问问“今天有什么不舒服?食堂的粥合不合胃口?责任护士周青总是一边精准的完成各种治疗护理措施,一边细致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风湿用药的注意事项,还不忘帮我在手机上查看费用明细,这些细碎而持续的关怀,像温润的水流,无声地浸润、软化着我紧绷的心弦。

和我同病房邻床住着一位来自外地的类风湿老伯,子女远在他乡,行动颇为不便。风湿科的护士们便成了他的“临时家人”。护士长王秀丽带头排了班,护士们轮流帮他打饭、打开水,扶他去洗手间,甚至在他因疼痛烦躁时,耐心地陪他说话解闷。那份细致入微的照料,没有一丝敷衍,仿佛照顾自家老人般自然。老伯常感慨:“我亲闺女也不过如此啊!”这份跨越血缘的守护,让冰冷的病房也生出了家的暖意。

最让我感念的是王彩虹主任。原以为科室主任总是高高在上,可王主任只要在岗,再忙也会绕到我的床前。“今天后背还僵吗?”“昨天开的抗风湿药吃着没不舒服吧?”她话语温煦,带着笑意,眼神里的那份专注与真诚,宛如家中亲姐在为弟弟的身体操心。住院第五天,我躺在床上豁然开朗:之前的重重顾虑,实属多余。有这样的医护团队在,何惧之有?

记得入院后的第六天那晚后半夜,因为肚子不舒服起夜,突然病房的宁静被骤然打破。听到走廊响起急促的脚步声和推车声,出于好奇心走出病房看,原来是隔壁病房一位老年患者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和心悸。听到值班医生一边紧急处置,一边呼叫支援,走廊里很快看到主任和护士长竟在深夜相继赶到!她们甚至顾不上整理匆忙披上的白大褂,扣子都系错了位。王主任快速评估病情,沉着冷静地指挥全体人员迅速落实各项治疗手段,护士长则紧握患者的手,不断安抚:“别怕,我们在!”输液、用药、监测生命体征,紧张有序。那一刻,整个风湿科仿佛拧成了一股绳,那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搏击的专注与力量,深深震撼了我。直到患者转危为安,天色已微明。看着王主任和护士长布满血丝却难掩欣慰的眼神,我真正理解了“救死扶伤”这四个字的分量。

做胃镜的经历,至今想来心头仍暖。那天中午十二点多,我攥着检查单在胃镜室门口徘徊,检查人员告知少了项指标,需补手续。此时正是午休时间。我捏着手机犹豫再三,还是拨通了主治医生薛宏伟的电话。没想到不到十分钟,他便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还攥着半个没吃完的包子,边麻利地帮我补单子边说:“单子拿来啦,别耽误检查。”看着他被汗水浸湿的后背,那句“谢谢”堵在喉咙里,半晌未能出口。

出院那天,阳光正好,透过风湿科走廊的窗户倾泻而下,亮得晃眼。护士细心帮我办好手续,笑着叮嘱:“回去可得好好休息,要按时来复查啊。”王主任路过时,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放宽心,有事随时给科里打电话。”拎着行李走出病房,回望那依然忙碌的护士站,鼻尖忽然泛起一阵酸涩。

我素来嘴拙,讲不出动听的言辞,但这十一天里,山医大二院风湿科的所见所想所感点点滴滴,已如烙印般深深刻在心底。那些主动递来的温水,那些化解紧张的玩笑,那些深夜查房时放轻的脚步,那场与死神赛跑的惊心动魄,还有那份对病患如亲人般的守护……这一切,汇成了一束束温暖而坚定的光。这光芒,不仅驱散了病痛的阴霾,更深深治愈了内心的惶惑与孤独。风湿科长廊里昼夜不熄的灯火,便是这束光的具象。我知道,纵然前路仍有风雨,但这里有一群视患者如亲人的守护者,再没什么值得畏惧的了。(刘翔 杨蕾)

责任编辑:姚荃茂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