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太原,蝉鸣裹着夏风穿过双塔寺的飞檐,也拂过一群青年学子的笔记本屏幕——他们正用代码与模型,为一段段红色往事“按下暂停键”,又以数字之光照亮历史的褶皱。这支由山西经贸职业学院数字工程系组建的“数智红途”三下乡队伍,用6天时间,在太原的红色地标间串起一条“科技+红色”的创新研学路,用专业所学为革命文物保护、红色文化传播写下青春注脚。
在 6 天的行程中,“数智红途” 团队先后参观了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太原市孙中山纪念馆、双塔革命烈士陵、牛驼寨革命烈士陵园、山西省博物馆、太原风格梁村、风格梁转斗纪念馆以及太原科技馆。每到一处,队员们都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展品,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和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红色力量。
7月7日,队伍走进黄坡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408位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烈士。与常规的献花、鞠躬不同,“数智红途”队的任务更显特殊:用专业设备为每座无名烈士墓测量坐标、记录碑文,希望通过这些数据为黄坡烈士陵园的数字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持。同时,他们还利用AI技术,对场馆内的家书、画作以及烈士遗物进行 “复活” 尝试。通过数字化手段,让那些原本静止的历史资料“动”起来,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参观者能更好地感受历史背后的情感与故事。
参与学生表示“这次实践让我们明白:数字工程不仅是代码与算法,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历史不会消失,只会换种方式与我们相遇。”而这群年轻人,正用科技的力量,让这份相遇更生动、更持久。此次 “数智红途” 三下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红色研学中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所学的数字技术知识应用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红色场馆建设,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 “数智红途” 这样的团队,用专业力量为红色文化传承添砖加瓦,让红色基因在数字时代绽放新的光彩。(胡晓东)
责任编辑:姚荃茂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