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西大米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太原人耳熟能详的优质大米,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水资源减少以及经济作物的引进,府西大米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了老一辈太原人的美好记忆。今年,它的原产地太原市尖草坪区柴村街道呼延村依托映山湖区域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以“府西大米+河蟹养殖”立体生态种养模式让府西大米重新焕发新生机。
呼延村计划采用的稻蟹共生套养模式,科学利用水稻与河蟹之间的生态关系:葱郁的水稻为河蟹提供了天然的荫蔽栖息场所和部分饵料;而河蟹则能帮助清除部分田间害虫,其排泄物更是优质的有机肥,促进水稻生长。“这种绿色、生态、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既顺应了市场对健康食材的需求,也有力地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呼延村稻蟹养殖负责人介绍道。
呼延村映山湖稻蟹养殖示范推广基地项目选址位于映山湖东畔,地块面积200余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水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天然优势。“我们引入这种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旨在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在保障粮食安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这种模式能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土地综合效益。同时,映山湖周边现有农田约2000亩,其中适宜发展稻蟹种养的面积约500亩,在未来更具备规模化推广的潜力。这是柴村街道首次探索水稻与河蟹套养模式,不仅是对传统农业的创新突破,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生态活力。”谈及稻蟹养殖示范推广基地项目,柴村街道农业部门负责同志信心满满。
为确保这一创新项目成功落地,柴村街道组织村干部、项目负责人外出考察取经,并邀请专家团队提供全程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这两年,我们村‘两委’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开展大棚种植、罗氏虾养殖,现在搞稻蟹套养,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这对咱农户来说,可是实打实的盼头。”村民张师傅言语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政府搭台、专家护航,大伙儿干劲十足。”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开挖环沟、田间沟,搭建防逃设施,完善排灌系统。7月15日,稻田迎来了首批约4000只“蟹兵蟹将”入驻。稻蟹共养让稻田既能满足水稻生长需求,又为河蟹营造舒适的栖息空间,努力实现“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的绿色发展目标。
从传统农耕到大棚种植,再到生态养殖,呼延村以稻蟹共养为支点,撬动产业转型升级。下一步,呼延村将持续深耕生态种养特色产业,延伸罗氏虾规模化养殖、乡村旅游、休闲垂钓项目,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融合,奋力书写“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尖草坪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姚荃茂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