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环境是基础。针对农村环境卫生反复反弹的问题,山西古县汲取“千万工程”经验,因势利导,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以“四有”工作为抓手,打破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短期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由“表面整洁”向“内在宜居”跃升,不断绘就乡村最美的底色。
分级管理有序实施。组建由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以上率下,12名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片包干,120余名包村干部定点到村,全县6个乡镇、73个村、6个社区实现人员包保无死角。村级实行网格化管理,设立各类网格566个,构建起总、分、组三级管理体系,管理变的更加精细、常态、有效。
配套投入有保障。“十四五”以来,相继投入超320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清运、污水治理、道路硬化、厕所改造等基础设施提升。先后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1处、垃圾中转站2座,配备垃圾压缩车、勾臂车、清扫车、抑尘车、转运车等多种环卫车辆及设施。设立临时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倾倒点40余处。引导社会和村户积极参与,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幅改善。
转运治理有措施。完善城乡一体化管理,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惠及更广大农民群众。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承包给专业环卫公司,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中转、县处理”的体系。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国道341、309沿线的26个村为重点,向周边乡村延伸覆盖,配备600余名保洁员队伍参与管理。涌现出贾寨、安吉、槐树村企联建联运的好经验,有效解决了资金少和转运难的问题。
指导跟办有实效。建立“督查常态化、双周一汇报、一月一通报、半年全覆盖、全年一观摩”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以明察暗访的形式深入乡村重点区域,通过微信工作群晾晒工作成效,宣传优秀作法,指出存在问题:县委农办每月利用无人机进行随机巡查,每月召开调度会反馈情况,今年已累计航拍4次、49个村,反馈问题57处,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四有”工作抓手,确保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人抓、有投入、有措施、有机制,构建起领导、社会、村民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既“干净得起来”又“保持得住”,整治成效正从“环境美”“外在美”向“生活美”“内涵美”迈进。
人居环境的蝶变,催生了文明生新风。随着古县全县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提升,“卫生模范户”“美丽庭院”“最美家庭”“生态文化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今年5月23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古县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北平镇贾寨村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另外,授予古县三合镇三合村“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古县吴志青家庭“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古县“四有”工作,绘就了乡村最亮丽的风景线,让美丽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郭志瑞 王亚茹 闫福平)
责任编辑:姚荃茂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