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四老沟矿坚持以提升职工文化素养为抓手,在创建“职工书屋”工作中持续深耕细作。通过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活动载体、优化服务模式,逐步构建起集学习、交流、成长于一体的文化阵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与智力支撑。
陶冶情操的港湾
“看了《狼图腾》后,感受颇深,里面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最吸引我的是草原狼丰富多彩的杀敌方法。”“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珍惜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午后,两名读书爱好者在书屋内围绕《狼图腾》的故事情节展开了激烈讨论。
在职工书屋的角落,有一个小型的交流区,摆放着几把的椅子和茶几,这里是矿工们分享读书心得、交流思想的地方。每逢周末,该矿读书爱好者都会相约在书屋的交流区,分享自己最近读过的好书。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有时候,为了书中的一个观点,他们会争得面红耳赤,但正是这种激烈的思想碰撞,让他们对书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加油充电的驿站
随着煤矿发展的日新月异,职工迫切需要提升专业技能、了解前沿知识,职工书屋成了助力职工成长的“充电站”。
在专业技术类书架上,与煤矿开采、安全生产、机电维修等密切相关的书籍占据了显著位置。这些书籍的书页已经有些磨损,有的地方还贴上了便签,记录着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从书中获得的启发。
采煤工刘江伟刚参加工作时,面对复杂的采煤设备和工艺流程,他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走进了职工书屋,发现了许多与采煤技术相关的书籍。从此,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泡在书屋里,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通过阅读《煤矿开采学》、《采煤工艺与技术》等书籍,他不仅掌握了采煤设备的操作原理和维护方法,还学到了一些先进的采煤工艺。他感慨地说:“职工书屋就是我的‘第二个师傅’,在这里我学到了真本领,让我在工作中更有底气。”
矿山作家的摇篮
在建强职工书屋鼓励职工多读书的基础上,该矿积极为优秀青工搭建舞台,助力他们放飞文学梦。
在职工书屋的醒目位置,笔者一眼看到了该矿女工孟昭莹所著的诗集《子夜诗》。工作之余,她喜欢旅行写作,正如她的诗歌《在风中穿行》写道:“在风中穿行/往往不能如鱼得水/很多时候,为了减少阻力/只好低下头颅/我怀疑自己正一点点被风干/我嘴唇干裂,皮肤粗糙/我的眼睛迎风流泪。”
从喜欢读书到爱上写作,像孟昭莹这样的文学爱好者,在四老沟矿不在少数。90后的张师伟,是该矿大型队的一名女工,业余时间里,她总会挤出一点时间,到矿职工书屋内,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在交谈中,得知她最近的散文集《花开一季,情暖一生》已出版发行了,她说:“坚持读书写作纯粹是因为喜欢。人们往往因为热爱某件事情,所以能竭尽全力坚持下去。”
交流分享的纽带
在“职工书屋”建设过程中,为了让职工书屋真正“活”起来,该矿书屋会根据不同时间的主题,定期组织职工开展读书分享会。
在分享会上,职工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和心得体会。有的职工分享了安全生产类书籍,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安全建议;有的职工分享了文学作品,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引发了大家对生活的思考。通过这些分享会,职工们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此外,该矿还开展了“阅读强担当,书香沁初心”读书活动、“中国梦 劳动美——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读书征文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广大职工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在全矿营造了以读书求新知,以读书求进步,以读书求发展的新风尚。(魏国军)
责任编辑:于辰宸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