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融媒体

山西阳城:红薯“甜蜜”产业链 映红乡村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5-05-08 16:20:2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时下,正值红薯栽植的黄金时节,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町店镇凌家沟村孔家沟的晋城市绿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内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公司员工们分工明确,有的专注起苗,有的忙着送苗,红薯栽植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专业人员在一旁悉心指导,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忙碌与喜悦,对即将到来的丰收满怀期待。

近年来,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浪潮中,晋城市绿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动作为、勇立潮头。依托 “千万工程” 宝贵经验,在町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深度挖掘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产业富民新路径,大力提升人居环境,精心打造文旅康养村庄名片,不断丰富和拓展 “千万工程” 的内涵,一幅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阳城大地徐徐铺展。

公司紧紧围绕红薯这一特色产业,持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充分发挥科技对优质农业的支撑作用,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用心做好 “土特产” 文章。在红薯脱毒种苗繁育、订单化基地种植、红薯订单收购以及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狠下功夫,成功构建起一条完整的 “甜蜜” 产业链,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阳城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一纸 “契约” 诺千金,助力千户产业兴

为了让群众切实看到红薯产业的收益,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绿野公司采用 “入股自由,退股自愿,分红返利,无偿供苗,包购让利” 的灵活方式,积极鼓励广大薯农入股加入合作社。公司推行 “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 的经营模式,与薯农签订保质保价统一回收合同,消除了薯农的后顾之忧。

公司实行 “统一供应种苗,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机械化起垄和收获服务,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品牌化运营” 的 “六统一” 订单服务管理办法。只要薯农栽植红薯面积超过 1 亩,合作社就无偿供给红薯种苗。订单农户投入合作社资金(10000 元为一股),每股年底可享受合作社 6% 的保底分成,而且红薯收购价每斤比合同价高出 0.05 元。

“我供苗,你栽薯,包收购,价兜底。” 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如同给广大薯农吃下了 “定心丸”,让他们再也不用为价格波动和销售问题发愁。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阳城县红薯产业的迅猛发展。今年,合作社入股社员达到 117 户,带动 3600 农户栽植红薯,种植面积达到 5600 多亩,涵盖阳城县町店、北留、凤城、润城、次营等 11 个乡镇的 3240 户,以及沁水县端氏、嘉丰等 4 个乡镇的 360 户,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方合力搭平台,“薯香” 文化放异彩

文化兴则产业兴。为扩大 “中国山地” 红薯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绿野公司在推进红薯产业全链发展的同时,积极挖掘和培育红薯产业特色文化。

多年来,町店镇政府、凌家沟村与公司三方紧密联合,连续举办了四届 “红薯文化节”。这一活动不仅为增村、凌家沟、刘家腰、花园条等村的 30 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还让红薯产业的影响力大幅提升。新鲜红薯上市时,每斤价格能卖到 1 元钱。油糕、毛头丸、薯业丸等特色小吃、特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每届前来体验红薯美食的人数达到 2 万余人,营业收入达到 25 万余元。

公司创办的 “一米薯园” 被认定为市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连续几年,全县中小学生纷纷前来基地挖红薯、制作美食、参加劳动锻炼,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感受劳动之美。2023 年,公司获得山西农业农村厅授权的《山西供应深圳农产品基地证书》,公司的鲜薯得以直接进入深圳市场销售。公司认证的绿色红薯种植基地达到 3700 亩,供深圳的 “圳品” 红薯种植基地达到 2900 亩,每年抽检合格率均达到 100%。

公司还定期开办红薯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专业团队现场教学;组织公司人员、种植红薯的农民到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参观学习,进一步拓宽思路、开阔视野。今春,“新白岩书院研习堂” 挂牌开班,已迎来七批客人到公司红薯生态园参观学习。他们在这里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红薯美食,还学到了红薯种植的 “真经”,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有的人开始跃跃欲试,有的人当即决定加入到红薯产业发展的大军中来。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顺利进入市场销售,吸引了上海米派公司慕名前来合作、洽谈业务。

“五位一体” 赋动能,产量翻番添 “薯” 光

红薯素有 “救命粮”“末日粮食” 之称,它不择土壤,耐贫瘠、耐雨水。但由于栽植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大,一度成为制约阳城县红薯产业发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绿野公司不断摸索,综合国内外同类机械的优点,在红薯栽植机械化方面,成功改进推出了适合阳城县丘陵山区的 “施肥、旋耕、起垄、覆膜、压滴、灌带” 一体化小型农机具。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朋友栽植红薯的积极性。今年,公司无偿为北留祟上村、凤城阳高泉村、寺头安上村、芹池阳陵村、町店凌沟、柴凹村、润城润湖景区等基地 400 余亩红薯提供了价值 10 万元的黑地膜、滴灌带等农用物资。

立夏刚过,公司的拖拉机便在田间往来穿梭,进行一体化作业。一边施肥旋耕,一边起垄、覆膜、压滴、灌带。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示范滴灌带连接、平栽器平栽红薯苗技术。薯农们则在田间插苗栽植,往滴灌带充水,呈现出一片繁忙的劳动景象。一株株嫩绿的红薯苗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田间,迎风摇曳,仿佛在孕育着新的希望与 “薯光”。

一体机采用起大垄、起高垄,覆黑膜的方式,一次性作业便完成了传统农活中 “施肥、犁地、起垄、布管、覆膜” 五道工序。平栽器平栽红薯苗技术,更是一次性完成了传统栽植红薯时 “刨窝、压苗、注水、回填土” 的四道工序。如今,人均一天栽植红薯面积可达 1 亩,这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力投入,每亩节约作业和除草工本费 400 多元。

阳高泉村原本计划栽植 50 亩红薯,看到一体化作业如此省力、高效、快捷,当即决定追加 50 亩。该村负责人表示,明年还将进一步扩大栽植面积,力争达到 600 亩。北留镇祟上村万丰农场,2024 年试栽植普通红薯 20 余亩,单产达到 6000 多斤。一亩地除去投资、人工工资等一切费用,净收入可达 1200 多元,收入十分可观。

今年,绿野公司采用一体化作业,一下子将面积扩大到 70 余亩,帮助村里 6 个中老年人解决了长年就业问题,人均年收入 3 万余元;还为 30 余人提供了季节性临时就业,人均收入 5000 - 6000 多元。谈及栽植红薯的前景时,农场负责人李明满脸喜悦地说:“栽植红薯比种植玉米强多了,不仅稳产高产,收入还是玉米的 2 倍,明年农场计划再扩大面积,达到 100 亩。” 从他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他对栽植红薯充满了信心,抱有很大的期望。

“三粉” 溢香出太行,万人创业走四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培育品牌,让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带动更多的人增收致富,绿野公司将目光投向了 “红薯美食、红薯文化节、红薯研学劳动教育” 三产服务业,提出了 “一店跨三业” 的新思路,即开店做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同时开展实用技能教育培训。目前,基础工程和基本功底已扎实打好。今年,公司建成 4 座鲜薯储藏窖,可储藏新鲜薯 1500 余吨,这大大延长了红薯的存放时间和鲜薯市场销售时间。通过错季销售,实现了产值翻番,不仅满足了当地市场供应,还可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全国各地。

公司投资 300 余万元,正在建设的 “阳城三粉”(酸辣粉、羊汤粉、肠粉)“全国连锁店” 供应链基地改扩建、上档升级技改项目厂房主体已完工,机械设备、流水作业生产线已进入安装阶段,预计 8 月底 9 月初便可投入生产。“十一” 黄金周期间,在阳城等地将有六个 “老孔家红薯粉”“三粉” 连锁店开张营业,这将为农民朋友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走进绿野公司,机器轰鸣,电弧闪烁,工人师傅们正忙碌着进行打孔、拧丝、接线安装作业,“三粉” 生产线运营投产后,将为当地 70 余人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可达 3 万元。“阳城   三粉连锁店” 将对标福建 “沙县小吃” 全国连锁店,带动阳城 1 万人走出家门,在全国各地开设 “阳城三粉连锁店”,把 “老孔家阳城三粉” 打造成中国山地红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农文旅康全产业经营示范区。

总经理孔东东介绍说:“一斤红薯售价 7 毛钱,6 斤红薯能生产一斤优质粉条,加工使红薯价值翻倍。而一斤优质红薯粉条售价 10 元,配上各种调料,可做成 6 碗酸辣粉,一碗酸辣粉市场售价 7 元,餐饮化后净增值将超过 3 倍。一个门店按 10 - 20 万元计算,1 万家门店将是一笔极为可观的数字,前景十分广阔。”

村企携手大有为,产业兴旺村和美

过去,孔家沟 “村前一道沟,草长污水流,遍地乱石头,行人绕着走”。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村党支部与绿野公司协商达成意向,村无偿出让沟沿岸作为公司后期发展经营场地,公司则负责沟道防洪、排污、绿化等各项环境治理工作。村企携手合作赋能,让村庄宜居宜业,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公司累计投资 30 万元,打水泥地基 150 米,圈涵洞 150 米。

昔日 “脏乱差” 的乱沟,经过有效治理变得宽阔平整,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这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现了 “美丽” 与 “实用” 的双赢。村民们一边种红薯,一边在自家门前的公司上班挣钱,生活越来越美好。群众高兴地说:“环境变了样,产业势头旺,领导见识广,作为有担当。” 如今的孔家沟村环境优美,人和景明,村企齐心合力,干群关系和谐。绿野公司产业兴旺,生意兴隆,蓬勃发展,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红薯种植产业的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它以产业兴旺为着力点,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如今,红薯已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 “金圪瘩”。“栽植一片红薯,发展一个产业,连接一批农户,富裕一方百姓。”

站在新的起点上,晋城市绿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产业,发掘特色,突出特点。在 “千万工程” 的引领带动下群众增收致富,成功探索出红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一根红薯秧种出的 “甜蜜” 产业链,正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合力,让 “甜蜜” 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越做越精。在阳城乃至晋城大地,这一产业开新花、结硕果,让群众的 “钱袋” 鼓起来,幸福生活甜起来、美起来,为乡村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陈来全 郭扭雄 尹春雷)

责任编辑:于辰宸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