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零时,由中建八局牵头承建的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正式进入转场试运行。作为国家五大门户、十大枢纽机场之一,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不仅是辐射中、西亚,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航空枢纽,还是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港五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点燃新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采用“主楼+三指廊”构型,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超过了现有的T1、T2、T3航站楼的面积总和,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其以“丝路天山”为主题,从大漠、雪山等地域景观中提取元素,屋面的三个起伏隐喻“天山”,形成了连绵起伏的壮丽景象,整体造型兼有天山的巍峨大气和丝绸的柔美飘逸,全面诠释了乌鲁木齐机场作为“一带一路”枢纽节点的国门形象。
项目结构类型多、工期紧、模式新、工艺复杂、现代化程度高,针对这些特点,中建八局的建设者们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研究出了大体量大面积高填方道基沉降及结构监测技术、新疆戈壁料再生低造价混凝土技术、超长混凝土结构变形、大跨度波浪形双曲面钢屋盖变形控制及监测技术等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尤其是在钢结构提升阶段,针对航站楼屋盖造型独特、屋盖桁架构件形式复杂多样、数量庞大、用钢量大、加工制作难度大等挑战,项目利用BIM技术对屋盖提升进行模拟,分析提升中屋盖变形、杆件应力、提升架承载力等核心数据,进行数字化预拼装,经过508名技术工人、148台大型机械设备、480天施工,累计12次提升精准、安全、高效地提升到设计标高”中建八局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总工程师麦麦提明·图尔迪买买提说道。
“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还将绿色施工与文明工地创建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中建八局项目经理于江说道,“北航站区主楼的设计采用侧窗形式在出发层,侧向天窗将柔和的光导入室内、将热挡在室外,结合可开启的屋顶侧窗,上下贯穿的中庭能够有效地起到拔风作用”。楼内结合本土植物打造绿色生态景观,有效改善了室内微气候,车库顶部结合覆土式景观,为车道边繁忙的交通环境提供了“绿肺”,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能耗低于同等规模机场的80%。
“项目通过LED投光灯重点打亮挑檐结构与长雨棚,形成室内外光影联动的视觉效果。挑檐与雨棚的错落层次创造出雪山群峰的光影律动,配合室内透光设计,构建出通透开放的光环境体系,让旅客在流动的光影中感受空间美学与出行体验的统一。在旅客服务方面,航站楼设置66个公共洗手间缓解如厕压力,候机区所有座椅配备充电接口解决用电焦虑。值机区创新采用"人工+智能"双通道模式,配置168个值机柜台(含54个自助托运点),通过科学动线规划实现值机效率提升40%,确保旅客从进入航站楼到登机的全流程便捷舒适。”中建八局项目安装经理黄俊杰说道,“项目运用智慧运维平台、覆盖全空间的机电设备网及电力监控系统、能耗管理系统等智能化子系统,构建起了覆盖航站楼全空间的智慧化管理体系,为机场能源管理、设备运维、旅客服务等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撑。通过楼宇自控系统监控上千台空调机组和风机,根据人流密度自动调节风量和空气温度,实现航站楼全空间用能可视化;防雷网络系统的2875个智能SPD模块实时监测航站楼雷击情况;还有智能照明系统,运用近七百台智能配电箱控制一万多个回路,通过存在感应、航班联动、恒照度调节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暗”,大大降低能耗。、
据介绍,北航站区正式运行后,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将达到最高等级4F,可起降空客A380飞机,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5万吨。(中建八局供稿)
责任编辑:于辰宸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