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融媒体

山西介休:传统村落展风采 打造乡村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发布时间:2025-04-01 11:28:1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位于山西省介休市东南部的张村,素有“介休东大门”之称,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近年来,张村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古建筑风貌,成功跻身国家级传统村落、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和旅游示范村的行列。 

千年古村的历史底蕴

张村的文字记载可追溯至唐宋时期,村内现存174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古朴雄浑,木雕、砖雕技艺精湛,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2016年,张村被列入国家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录,成为“中国传统村落”;2017年,获评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张村又成功入选山西省首批100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村中央一棵高达15米的千年古槐树,冠幅达10米,虽历经风雨,依然苍劲挺拔,郁郁葱葱。这棵古树不仅是张村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更是当地文化传承的象征。张村自古以来重视教育,村中私塾遍布,历代人才辈出。清代乾隆年间的张钢、光绪年间的张泰纯等历史名人,均为张村的文化传承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张村拥有博士、硕士二十余人,继续书写着“耕读传家”的佳话。

古建筑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张村的古建筑以明清时期的木雕、砖雕结构为主,造型古朴,寓意深刻。村内的郡马府、琉璃香台院、郡马绣楼院、张家祠堂等建筑,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也成为张村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此外,村内还保存着三座土城堡,分别为明代修筑的旧堡、新堡和清代嘉庆年间知府张仁修筑的张仁堡,这些建筑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坚如磐石。

自2016年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以来,张村累计投资过千万,用于古建筑保护与修缮。村内的东阳门、西阳门、张家祠堂、张仁堡大门等古建筑得到了全面修复,既保留了鲜明的民俗风情,又提升了村落的审美价值。与此同时,张村还实施了“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文化、清洁化”专项整治,改善了村内基础设施,实现了“古建画中游、现代服务留”的体验感。

“古堡花海”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张村推出了“古堡花海”项目,将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这一项目不仅提升了张村的知名度,还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村民张观英表示:“现在村里的道路全部硬化,老街道铺上了石板路,古院子也得到了保护。村里还安装了上下水和路灯,修建了街心公园,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

“古堡花海”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张升晖。他表示部表示,张村将充分利用“古堡花海”和传统村落建设的优势,结合乡村振兴的大好形势,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传统村落的未来展望

近年来,介休市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据介休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成羽介绍,自2012年以来,全市共申报成功22个中国传统村落,累计投资1.3亿元用于传统村落保护。特别是近年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的实施,切实保护了一批古建筑,改善了村落的基础设施。

张村作为介休市传统村落保护的典范,未来将进一步结合村里的文化资源、土地资源和工业资源,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张村的发展历程,既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典范,也是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通过古建筑保护、基础设施改善和乡村旅游开发,张村不仅保留了千年古村的历史风貌,还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振兴。未来,张村将继续以文化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全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宝贵经验。(茹洋 赵秀丽)

责任编辑:于辰宸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