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太原市小店区“商圈+市集”经济模式人气旺活力足

发布时间:2025-01-13 15:41:4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太原市小店区各类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推动消费市场供需两旺、亮点纷呈。从暖“新”经济的持续升温,到首发经济的加速落地,再到银发经济的潜力释放,多元场景、新兴模式不断激发消费活力。当前市集正在成为小店商圈的“新标配”,“商圈+市集”经济模式为商圈增添了更多烟火气,为市民游客解锁了消费新场景,也为小店区消费市场注入了发展新活力。

晋阳街美食商圈年味升级 采禾市集重磅亮相

1月11日上午8时,太原市小店区采禾市集项目在晋阳街美食商圈正式亮相,属于太原人的市井生活打卡地标正式和广大市民见面。作为太原首家市集综合体,采禾市集融合了太原本土地域文化,凭借具有山西特色的空间场景、多业态的产品结构,以真正的智慧农贸模式触达全省人民。营业当天,区发改局、区商圈管委会、坞城街道、区市监局坞城所等部门到现场服务保障。采禾市集位于小店区南中环街北张社区,是集生鲜农贸、特色小吃、零食百货、庙会文化于一体的市集综合体。同时,采禾市集携手区发改局为广大市民带来为期3天的“情暖汾东 助农惠民”新春行动,活动期间年货、非遗、特惠不断。

商圈+市集 粘合市民社交新属性

如今的市集已不仅是单纯的购物场所,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与社交属性。在区委、区政府指导下,采禾市集筹备时融入山西元素,借鉴山西传统民居风格,以青砖灰瓦、砖雕石雕等营造老太原市井风情,带来全新的消费场景体验。以“听懂半座太原生活”为基调,引入太原南城及清徐等地传统特色小吃,七彩花馍等非遗美食已入驻,小店牺汤特色美食馆正在筹备中。市集还布局了生鲜菜场、零食粮油、日化护肤三大折扣店,加上自营的烘焙、水产等,打造一站式生活服务中心。此外,地域民俗、农耕文化被完美嵌入市集空间,570字的采禾市集赋、170字的采禾市集简记、午睡之城等室内外打卡墙,兼具传统与潮流风貌。在采禾市集焦点位置,设有便民服务台、农残留快检室、服务中心三大便民服务功能。便民服务台有充电宝等设备,快检室符合国家标准,服务中心以“退货比买更方便”为宗旨,将赔付前置。采禾市集以“老太原的生活馆・新太原的迎客厅”为品牌文化,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菜市场,与太原共成长,欢迎市民前来感受新春气氛,品味人间烟火。

统筹推进 助力商圈焕发新模式

在当下,“商圈+市集” 这一创新经济模式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于城市商业版图之中,其蕴含的能量不容小觑。它不仅宛如一块强力磁石,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人群纷至沓来,带动了爆棚的人气,更如同强劲的引擎,有力地拉动了消费内需,已成为小店夜间经济蓬勃发展的全新驱动力,为商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使其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吸引力。采禾市集,作为这一经济模式下的重点项目,备受瞩目。为了保障其能够顺利开门迎客,区政府高度重视,组建以商圈管委会为牵头部门的工作专班联动各职能部门,携手坞城街道等部门,齐心协力筹备协调对接各项事宜,召开项目招商引资对接会。在创意策划板块,深挖市集特色文化,力求打造别具一格的购物场景,让消费者沉浸其中;铺位招商时,严格筛选入驻商家,确保商品琳琅满目又品质优良;宣传报道方面,更是通过多元渠道,全方位展示采禾市集的魅力,吸引大众目光。区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为采禾市集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改善项目周边环境,提升交通便利性和舒适度,确保开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完成。

下一步,商圈管委会将在晋阳街美食商圈充分发挥效能,一是深度聚焦文化赋能。深入探寻本地历史脉络与民俗风情,巧妙融入商圈美食文化之中,让每一道佳肴、每一家店铺都承载城市记忆,成为文化的传播者,生动鲜活地讲好商圈故事,吸引食客慕名而来,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开启一场触动心灵的文化之旅。二是助推企业全力做强本地美食特色。积极搭建平台,为本地特色餐饮提供政策扶持与资源对接,鼓励其大胆创新产品形态,融合现代烹饪技艺与潮流元素,重塑老字号经典魅力,精心雕琢特色名吃,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餐饮品牌,以风味独特的本土美食夯实商圈根基。三是精心策划 “中华美食大赏” 盛宴。秉持 “线上线下” 融合发展理念,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与线下体验的真实感,面向全国广发“英雄帖”,吸引各地特色美食店铺纷至沓来,落地生根。线上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精准引流,线下举办美食节、品鉴会等活动,营造热烈氛围,为消费者呈上一场汇聚华夏美味的“舌尖狂欢”。(小店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于辰宸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