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琴 报道)大学依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为了充分发挥高校科教人才资源集聚的独特优势,以科技创新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晋中市委、市政府深化市校协同创新发展,大力实施“双融双创”战略,强化政产学研对接,让“晋中有座大学城”加快转向“晋中是座大学城”。
“双融双创”共建共享
聚焦区域发展需求,打破空间壁垒,推进“城校融合”协同发展。山西省晋中市自今年1月起,全面开放21所驻市高校校园及校内综合性场馆。着力打造大学城周边餐饮休闲的宝藏街区,对聂村仁和美食街、志村内部商业街等进行美化改造;建设大学生生活广场,依托田森汇、万达城、万科商业等商业区,丰富34.6万名师生的课余生活;强化“大学城”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保障,合作共建太师陶行知实验学校、晋中学院实验学校等;联合共建大学城文化活动中心、美术馆,联合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运动会、校友招商推介会等活动,各色各类校地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深化产学融合,共育数智人才。晋中市支持引导“链主”“链核”企业与市域高职院校合作,建成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促进现代农业、纺机液压领域产教需求精准对接。组建5家省级特色产业学院,其中首批4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市域企业与高校密切对接,聚焦高校专业领域与企业发展方向,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培养实践性技术人才。在驻市各高校的鼎力支持下,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合计举办近千场“博士大讲堂”,进一步推动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此外,科技特派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持续助力该市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科技赋能深化创新
平台载体加快建设。晋中市聚焦重点产业链,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产业合作。目前,该市已建立11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和9个市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各县(区、市)与高校合作共建的高端装备与低碳技术应用促进中心、医药医疗器械研发基地、现代肉牛产业发展研究院以及玉米产业研究院等校地、校企合作平台的建立,为晋中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特别是“晋创谷·晋中”正式揭牌运营,成为继太原、大同后,山西省第三个进入实质性运营的创新驱动平台。这一举措将进一步集聚高校创新资源要素,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研发转化力度加大。 市校协同以来,市县两级不断强化与高校的对接合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签订各类校地、校企合作协议332项,其中科技创新领域合作239项,合同总额1.28亿元。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纷纷选择与省内外高校开展横向科研合作,破解企业技术难题。纵向科研攻关方面,年内组织申报3项省重点研发项目,其中安泰钢铁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的高纯净度帘线钢制备技术填补了中西部地区产业空白,介休聚贤石墨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技术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此外,晋中市的驻地高校转化了124项科技劳动成果,合同金额达到了1684.23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普丽环境与中科院、太原理工大学合作的“钢铁烧结烟气CO氧化催化剂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的落地转化,能够有效降低现阶段钢铁企业烟气升温过程的碳排放强度,对钢铁行业烟气CO综合治理有重要意义。
科技交流常态长效。晋中市组建由475名专家教授组成的晋中市科技咨询专家库,全部人员同步加入晋中市科技评审专家库,为该市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建立校地干部人才交流机制,将23名驻地高校专家纳入市委联系专家服务专家范围,选派12名省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4名驻地高校干部来晋中市挂职,并聘用7名高校教授到晋中市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为企业科技创新“精准把脉”。
同时,围绕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种业、电子信息及材料等领域,举办“科创晋中”科技交流对接活动11场,邀请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晋中学院等高校团队、老师向晋中市50多家企业进行成果、技术推介,校企对接合作日益密切。
创优服务助力创业
晋中市积极组织驻地高校申报省级众创空间,旨在为更多高校师生在该市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平台支撑和服务。自市校协同创新发展专项行动以来,该市组织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医科大学4家申报省级众创空间,并成功获批。
同时,充分发挥现有21家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作用,提升管理运营水平。如山西大学城科创空间成功孵化来自太原理工大学、山西传媒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师生创业项目33项,推动16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其中太原理工大学团队人工智能革新医教科研项目2023年落地,荣获2024年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二等奖。
为推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问题,结合产业方向,晋中市积极与相关高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广大高校毕业生创造了实习实训的机会。据了解,该市今年暑期累计发布实习实训岗位4232个,接收实习实训学生4218名。与此同时,各领域、各部门高频次组织用人单位参加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活动,特别是驻地高校校园招聘活动,累计举办近20场,组织千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近2万个就业岗位,达成初步聘用意向7500多人次。
责任编辑:马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