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姚荃茂 报道)摆脱“两个过多依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制造业振兴升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明确要求。山西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也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对“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具体部署。
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山西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如何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展现新作为、贡献新力量?11月4日,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山西省工信厅对此进行了介绍。
加快新型工业化 坚定向新而行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今年前三季度,该省工业投资增长8.2%,拉动全省投资增长3.1个百分点。其中,新兴产业投资增势良好,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8.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2.4%。
党的二十大以来,山西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落地开工沪硅半导体硅片材料、泰山玻纤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实施干熄焦改造、气化升级改造等传统产业改造项目,全力将比较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
值得注意的是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振兴升级,该省还印发了《山西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项目建设2024年行动方案》,旨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实施百项省级标杆项目,此《方案》的印发为推动太重智能叉车等项目开工,保障晶科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项目建设成提供了硬支撑。
如何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振兴升级,山西省工信厅副厅长李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道:“一是全力抓好项目,梯次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成熟项目早日开工,在建项目加快进度,竣工项目投产达效。发挥重大项目稳增长调结构作用,围绕主导产业谋划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二是大力推动技改,通过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工程,用足用好省级技改资金,面向集聚集约增效、核心竞争力提升、技术创新牵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绿色低碳转型、企业增量提质等六大领域,促进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三是引导设备更新,山西将在已支持168项设备更新投资5499万元基础上,继续深入实施设备更新行动,引导企业实施先进设备升级、数智深度赋能、绿色装备推广、本质安全提升等设备更新项目。”
推动转型发展 唱响绿色低碳主旋律
推进企业节能降耗,不断提升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主旋律。对此山西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刘勇介绍到,山西出台了全省工业领域碳达峰“1+5”实施方案,推进高耗能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推动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尾矿等工业固废多元综合利用,拓宽消纳路径,年利用量提高到1.87亿吨,同时还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累计创建11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7个绿色工业园区、5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具体来看,“十四五”以来山西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9%,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15个、绿色工业园区7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个。推动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等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以固废为原料开发了超细高岭土、矿棉保温材料等新产品,固废年利用量提升至1.87亿吨,同时还积极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至9.8立方米。
绿色发展新成效持续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对于下一步工作,山西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晓蕾表示,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聚焦高端装备、绿色氢能、新型储能等绿色低碳领域,加速布局未来产业;二是要着力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聚焦减污降碳、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支持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高效绿色环保产品技术装备供给;三是要落实国家有关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持续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创建活动,为山西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做好政策支撑和要素保障,不断促进山西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责任编辑:于辰宸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