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山西寿阳:“千万工程”点亮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4-11-04 10:23:2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闫志轩 报道)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福田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阳爱社”,艺术底蕴深厚的邢俊勤艺术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绝想不到,这些都来自于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的一个小村落。

鹿泉山脚下,寿阳县黑水村宁静质朴,静谧在福山寿水间,娓娓道出“千万工程”开“花”结“果”的生动故事。

曾经的黑水村,规划管理滞后,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不容乐观。同时,由于村里缺少支柱性产业、土地利用率低,村民仅靠种植玉米、蔬菜、杂粮等维持生计,经济发展困难。

乡村振兴,环境先行。黑水村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大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如今乡村环境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土路土坑经过绿化、美化、造型设计,已变为网红打卡点;不起眼的农家小院经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成为开门迎客的农家乐……村里民宿、农家乐、名品小院、名吃小院、非遗小院等文旅热点迅速兴起。

黑水村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抢抓乡村振兴百里产业廊带建设机遇,乘太晋一体化寿阳(平头)融合发展区发展之势,依托鹿泉山脉和“寿星文化”底蕴,因地制宜打造了集康养服务、非遗体验和心灵休憩为一体的农康庄园,好风景变成了“好钱景”。

黑水村立足本土特色文化,聚焦发展“六名”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突出“名人”效应,借助著名军旅画家邢俊勤名人优势,建设邢俊勤艺术馆;突出“名医”康养,打造中医养生健康管理中心,邀请名医坐诊,着力提高基层中医治疗服务能力,为村民和游客的健康保驾护航;突出“名品”体验,打造集展示、制作、体验、销售为一体的非遗体验馆;突出“名吃”打造,打造豆腐、板豆面凉粉等“寿宴”精品,建成不同类型的餐饮小院;突出“民宿”休闲,改造出不同主题风格的农家石窑,打造集长寿养生,乡村慢生活于一体的特色民宿品牌;突出“名礼”涵养,开发创作“傩”“寿”文化文旅情境演出项目《记住寿阳》,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表演、展览和互动体验等业态,充分展示寿阳特色文化。

秋日雨后的南燕竹村,愈发清秀明丽,目光所及之处,平坦整洁的水泥路如同丝带般贯穿整个村落,连接着家家户户,呈现出一幅村强民富、蓬勃发展的动人画卷。

“村里现在不仅要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还要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南燕竹村支部书记贾永珍说。

面对这些问题,南燕竹村党支部经过反复研讨,创新实施了“双统三联”双层托管模式。党支部主动对接农户需求,担当起托管中间方的角色。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522户村民签订委托协议,整体托管 8156 亩农户承包地,像贴心的“保姆管家”一样,精心呵护着每一寸土地。

为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托管的土地连片规划、集中管理、整体打包、二次托管给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有机旱作农业和订单蔬菜农业。

为了给土地托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南燕竹村党支部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签订合作协议,让先进的农业技术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同时,积极吸纳种植大户进社,发展采摘、观光农业,让村庄变得更加热闹和繁荣。此外,南燕竹村党支部还主动与寿阳农商银行合作,解决资金难题;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南燕竹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农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有效节约了人工成本。村里的环境得到了改善,结合水美乡村、文旅乡村建设,南燕竹村打造了“燕州小镇”现代农业观光园,提升了村庄的经济发展。

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在寿阳,“千万工程”如一盏明灯,点亮了乡村振兴之路,绘就景美人和共富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责任编辑:马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