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山西省晋中市,一场关于人生归途,关于生命终章的改革被更多人看见。这一年,因深化殡葬改革成效显著,晋中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全市9个殡仪馆全部投入运营,实现殡仪馆县全覆盖;
11个县级公益性骨灰堂已全部运营;
98个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已开工87个,其中:已运营3个,完工14个,在建70个……
从“入土为安”到“入室为尊”,从“厚葬示孝”到“归于自然”,让生命归去更有意义,让生命归去更显文明,多年来,晋中始终在努力诠释着殡葬更好的意义。
打一场殡葬改革的翻身仗
殡葬改革是一项改千年旧俗的攻坚战,是一项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是一次基层治理能力的大考,更是一项暖民心惠民心得民心的民生工程。
做实做细,久久为功,面对殡葬治理的严峻形势,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坚定决心,积极担当,致力于推动殡葬改革工作的稳步前进。今年3月20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殡葬改革工作座谈会后,市委、市政府也予以高度重视。
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市委书记常书铭,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星多次通过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等会议,传达学习全省殡葬改革工作安排部署,研究晋中市贯彻落实意见,并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按照会议精神统筹贯彻落实,稳妥有序推进,强调要分类施策,加快进度,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高效协同,积极响应。市委深改委在第一时间将深化殡葬改革纳入2024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分管副市长张拥军坚持每周调度,每周听取情况汇报,认真分析检点每个项目进展和存在的堵点问题,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殡葬改革,遭遇的是思想观念的障碍,面临的是基础设施不全和各项政策空缺,正是有了市委、市政府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才让晋中殡葬改革一步一步有效深入展开。”晋中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进文说。
推进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治理
“原来仅市里有殡仪馆、火化线,县里想火化都没地,现在各县都有了殡葬基础设施,环境也非常好,还可以提供一流的殡仪服务,遗体火化亲属再也不用跑外地了,改革前后真的是天差地别!”看到全市殡葬改革的显著成效,和顺县民政系统退休干部老刘非常欣慰。
谋定而后动。为有序推进殡葬改革,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晋中全面铺开。市政府先是公布实施了《晋中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随后,市委深改委又印发了《晋中市深化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紧接着,市殡葬改革领导组又制定印发《晋中市深化殡葬改革重点任务清单》,一系列工作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与此同时,市民政局深化殡葬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刘进文介绍,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市民政局先后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成立全市殡葬设施用地服务保障工作专班的通知》,与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全省殡葬服务收费政策落实情况跟踪督导的通知》,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减免全市城乡居民殡葬基本服务费用的通知》。此外, 市民政局还印发了《关于做好殡仪馆运营和服务管理的通知》、《关于规范遗体和骨灰处置工作流程的通知》,对殡葬工作逐步规范管理,将惠民殡葬政策由困难救助向适度普惠拓展,补齐民生服务短板。
任务明确,大幕拉开。市殡葬改革领导组专门建了工作专班,统筹市县两级民政、自然资源、编办、发改、财政、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力量,采取每周线上调度、线下督办、会议培训、点对点解决问题等多种方式,深化殡葬改革的合力全面形成,同时还建立了殡葬改革工作项目推进台账,每周印发殡葬改革工作通报,晋中市殡葬改革的全面深化开启了“加速度”。
让“绿色”文明殡葬蔚然成风
殡葬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革除丧葬陋习。随着市、县政府和民政部门对殡葬改革的持续推进,各地殡葬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殡葬服务不断提升,殡葬市场管理更加有效,“绿色”殡葬、生态殡葬、文明殡葬观念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临近农历十月初一,这是我国传统祭祀节日“寒衣节”,很多群众表示,他们祭祀将不再用纸扎花圈,取而代之的是手捧鲜花、鞠躬默哀缅怀亲人。这生动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更是晋中市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积极推进殡葬改革的有力注脚。
厚养薄葬,慎终追远,为了让群众充分知晓殡葬改革的政策,积极支持并参与殡葬改革,市民政局持续加大宣传力度,与市文明办向市民发出《破除陈规陋俗树立文明新风、节地安葬移风易俗等倡议书》。利用清明节、寒衣节等有利时机,通过微信、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宣传殡葬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殡葬领域典型经验,并在广场、公交站台等人流密集区域张贴宣传资料,深入社区、学校、企业讲解政策,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发送公益短信等,引导市民自觉抵制丧葬陋俗,树立文明节俭新风尚。
晋中市太谷区是全省丧俗改革试点地区。太谷区将丧俗改革以试点的形式列入示范村的村规民约范围,利用清明、寒衣等节日开展常态化宣传基础上,2024年相继在范村镇举办“文明集市”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在水秀镇开展“推进殡葬改革、禁止散埋乱葬”宣传活动,逐步形成广大居民对殡葬工作认可的主动性,以点带面推进移风易俗。祁县左墩村在荒废贫瘠土地上新建了40余亩的集体公坟,规定必须按顺序安葬,不预留家族墓,不准砖石硬化墓穴,须使用统一规格的墓碑。安葬当日由村委派出机械提供挖坑、填埋服务,费用由村委统一支出(价格为350元左右)。同时,还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在村民红白事务中全程介入、全程服务,丧事一般在五天内完成,倡导厚养薄葬,丧事从简。出殡一律车拉、不抬二龙杠,不唱戏曲歌舞,限请一套吹乐班。丧事期间不发盒烟,只发散烟,烟价在15元以内,丧事当日,只安排中午一餐,不摆席,不喝酒,统一吃烩菜。在一系列改革下,丧事费用由过去的3-4万元,减少到1万元以内,切实为村民节省了丧葬支出,移风易俗效果显著。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晋中就是这样,以水滴石穿的韧劲,以愚公移山的决心,把深化殡葬改革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殡葬权益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逝者安息、生者减负、移风易俗三者的统一。
(路丽华 史俊杰)
责任编辑:马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