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积极探索推动“全科网格”服务管理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有机融合,推进人民调解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激活全市基层治理新动能,努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各级调委会及行专调委会共排查矛盾纠纷2025次,调解案件482件,调解成功481件,调解成功率达99.8%。
调解+组织联动,牵牢基层调解“牛鼻子”
构建多元化解纷网络。横向连通公安、法院、信访及相关部门等多元解纷力量,纵向打通“市—乡(街)—村(社区)”三级调解网络,打造警务、司法与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融合的新模式,调动更多法治力量向“疏导端”用力。
打造网格化调解模式。整合司法所工作人员与村(社区)网格长人员力量,以各调委会及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支点,通过“熟人网格”多渠道、捕捉矛盾纠纷信号,“一网兜底”持续开展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全市共吸纳52名网格员加入调解组织,排查出的71件矛盾纠纷均化解在萌芽阶段。
推动协同化多元参与。充分发挥行专调委会优势,先后组建古交市商事调解中心、诉调对接中心、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多元解纷中心(警调)、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全市聘用34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下沉到175个调解组织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调动178个调委会650名调解员将调解触角延伸到社会基层治理末梢,做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实现“小事不出小区门口、大事交给网络端口”。
调解+流程优化 ,织密基层调解“防护网”
推行网格化排查、调处及上报的模式,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分级分类预警排查机制。一方面,围绕预防为主,完善调处化解流程。村(社区)小组网格调解员通过走访与巡查,对于发现的矛盾纠纷及时介入调解,就地予以化解;无法自行处置的纠纷,及时上报村(社区)调委会解决;比较复杂难以调处的纠纷,由网格员及时报送至上一级调委会,尽力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各调委会对重大复杂纠纷的预测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向市司法局报告,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延伸。另一方面,围绕就地解决,建立闭环处置流程。乡(街)调解员认真做好网格内纠纷的排查、调处及上报工作,并将网格纠纷事件的完成情况实时反馈,相关调解案卷及时报备市局;市司法局对调解案卷及结果进行核实,形成网格调解的闭环处置流程。
调解+队伍培育,画好基层调解“同心圆”
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强化调解硬核力量。一是配齐配强专兼职调解员。村(社区)调委会成立由党组织负责人牵头,包联干部、“两委”成员、网格员等为成员的调解小组。设立调解室,吸纳法律顾问、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民警、热心群众组成调解队伍,充实调解力量。二是选优配强调解专家队伍。创设由老法官、老检察官、老警官、老司法行政人员、老律师、老专家、老乡贤担任人民调解员的“七老”调解工作法,通过发挥“七老”人员在各个领域的法律知识、专业特长、生活经验等优势,提供纠纷调解“银发”智慧。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调解案件1500余件,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均未发生“民转刑”案件与群信群访事件。三是做优做实调解培训工作。定期邀请调解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对网格员开展调解能力培训,通过选取调解精品案例,采用“个案解剖、以案施教”的方式,不断提升调解队伍的调解技能和法律素养。
今年以来,组织开展线上培训15次,培训调解人员1685人次;线下业务人培训19次,培训调解员427人次。
(文玉)
责任编辑:马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