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谷飘香。日前,从晋中国家农高区谷子试验田传来喜讯:今年育种成功开始示范种植的4个谷子新品种喜获丰收,实现了麦谷轮作、亩产吨粮的新突破。
示范基地内,一片片金黄的谷穗随风摇曳,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测产人员忙着给收割的谷子测水分、称重、做记录……“经专家组实收测产,‘晋杂金苗58号’平均亩产381.8公斤,‘晋杂金苗158号’平均亩产384.75公斤,加上6月份小麦产量700多公斤,总产量达1000多公斤!麦谷接力,今年真正种出了吨粮田!”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原向阳激动地说道。
小麦、谷子一直是晋中国家农高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中谷子品质更是闻名全国。由于过去的品种为中晚熟常规品种,6月初之前必须完成播种,而此时地里的小麦还没完成收割,出现了“一茬有余,两茬不足”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与晋中国家农高区合作开展了“晋中麦谷一年两作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围绕“早熟、优质、高产杂交谷品种选育”方向,运用全基因组选择等分子育种手段,先后创制出晋杂金苗58号、晋杂金苗158号以及晋杂谷1号、晋杂谷2号等苗头组合。“新品种在田里的周期缩短了一个多月,谷子收获后正好播种小麦,实现了麦谷轮作,大幅度提升了亩产产量,实现了粮食作物经济效益翻番。”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郭杰告诉记者。
一个优良品种的诞生,需要对成千上万份种质材料进行选配、杂交、组合,还要经过几代的筛选、考验、培育。“对于麦谷吨粮,我们进行了30多年的研究。刚开始想通过控水控肥把小麦收割和谷子播种的时间错开,但导致了小麦产量下降,后来又聚焦到谷子品种早熟这个特性上,经过五六年的育种攻关,筛选了2000多份谷子种质资源,今年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郭杰说道。
“科研攻关越有难度,我们越有动力,越有希望。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对超早熟、优质、高产杂交谷新品种的攻关,让不能种植谷子的地区实现谷子产业化,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率和利用率,实现粮食单产持续提升。”对未来的发展,郭杰思路清晰。
(吕斌华)
责任编辑:马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