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 (张琴 报道)强国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是为广大农民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
和美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今年以来,晋中市准确学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实质,把握理念方法,找准发展路径,强调乡村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基层治理等全方位提升,走出了一条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乡村振兴之路,一幅乡村富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聚焦规划引领抓实顶层设计。晋中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明确“对标浙江、领跑全省”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层落实的原则,全市域谋划、全要素聚焦、全产业推进,积极构建“一片一带一圈”的总体发展布局,并制定了《晋中市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实施“百乡千村”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治理”行动,旨在全方位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具体实施上,采取精细化分类治理策略,依据村庄的实际情况,分别将其定位为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及环境整治村分类施治。
据了解,今年晋中市打造了34个精品示范村、261个提档升级村,到2027年预计将建成超100个精品示范村以及1000余个提档升级村。通过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治理理念,实现从人居环境的表面美化,到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文化塑造的深层次变革,进一步全方位提升乡村品质,构建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聚焦塑形焕颜抓实乡村建设。落实省委“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树立“美丽首先干净”的理念,聚焦“垃圾治理”小切口,坚持“两把扫帚扫到底”:一把扫思想灰尘,推动各级干部转观念、变思想;一把扫环境垃圾,聚焦“两高”(高速、高铁)“两沿”(沿村、沿线)重点区域,实现全域垃圾不落地、乡村环境大改善。
据悉,自全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攻坚行动以来,清除废弃建筑和残垣断壁2014处,整治交通沿线、田间地头环境问题1.1万余处,清理乱扔乱倒、乱堆乱放各类垃圾3.6万余吨。其中,统筹推进户厕、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41%;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乡镇和村覆盖率分别达100%、99.6%;沿汾河所有城镇和2000人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全处理,其余村因地制宜建成生活污水暂存池、实现全转运。同时,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聚焦道路交通、水利设施、高标准农田等重点领域,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1.4万余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稳定在98.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232.1万亩。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65个城乡学校共同体,全市县域医疗就诊率达97%。
聚焦特色优质抓实乡村产业。为积极响应省委“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的要求,晋中市围绕“一区示范、两翼齐飞、三化并用”产业布局,从生产、加工、销售多层面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特优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强化“一区示范”。打好晋中国家农高区金字招牌,建成有机旱作农业、功能农业、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三大省部共建实验室,承接21个国字号试点,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乡村产业创新。促进“两翼齐飞”。以4个省市级农业特色专业镇为牵引,打造蔬菜、肉牛、蛋鸡、核桃、生猪、水果、杂粮7大优势产业板块;以241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为牵引,做优“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体矩阵,带动全市近一半农业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增收。注重“三化并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70%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实现生产托管,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8%,连续十一年领跑全省;推动农产品加工精深化,构筑“粮畜菜果”和果品、肉制品、主食糕品等八大产业集群的“四梁八柱”,农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推动市场营销品牌化,成功注册1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8大类423种农产品入驻北京新发地。同时,发挥晋中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康养产业,布局“怡然见晋中”9大业态群落,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聚焦服务提升抓实乡村治理。持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展“一堡垒五中心”创建,扎实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三年储备行动,构建“有诉必应”“1+N”智慧调度平台,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推广“积分超市”等典型做法,增强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法律明白人”制度,平安乡村建设,加快垃圾治理领域立法进程;针对乡村留守老人问题,采取“五个一点”办法,建设农村养老“幸福驿站”实现县域全覆盖。晋中成为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全省唯一。
还有针对秸秆焚烧“老大难”问题,在寿阳县试点“秸秆回收-饲料利用-粪便还田”的生态循环模式,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针对散埋乱葬问题,建成县乡两级公益性公墓109个、规划建设农村集中安葬点1297个,逐步形成文明丧葬、移风易俗的新风尚。
聚焦增势赋能抓实机制保障。坚持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市级统筹、县为主体、乡村落实,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推动各项工作。坚持政府投入引导、社会广泛参与、村集体主动作为相结合,市级层面组建乡村振兴投资开发公司,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成立督导组,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督做法,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拼干劲、拼作风、拼成效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晋中市将持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勠力同心,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产业蝶变升级、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续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责任编辑:马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