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山西太原:从“千万工程”出发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4-10-17 10:38:3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马逍 报道)一场秋雨过后,沿盘山公路驱车直上来到了董家庄村,映入眼帘的是层层叠叠、高低起伏的山峦;青石砖铺就的道路两旁草木葳蕤;曲径通幽,掩映于山间的白墙灰瓦幽静雅致,别具乡韵……目之所及,一幅安居乐业、和美闲适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这正是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

(董家庄村委供图)

今年以来,迎泽区先后6次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推动全区9个行政村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并启动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建设,2024年到2027年,全区预计建设2个精品示范村,3个提档升级村。

“文旅+康养”新模式 为乡村新业态蓄势添能

董家庄村位于迎泽区郝庄镇,地处城市近郊,土地总面积13431.75亩,其中耕地面积240亩,共有156户313人。董家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昆飞介绍,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董家庄村对整村1100米主干道和5条小街巷进行了石材道路铺设,对村内建筑物实行了统一外立面改造,让村里的“老房子”换上“新装扮”。同时,还修建了党建活动室、休闲健身广场等,安装了移动网络,增加了上山公交车趟次,多措并举提升村民幸福感。

(董家庄村委供图)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也是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文明乡风的民生工程。董家庄村在完善入户道路、供排水、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对两条山沟进行生态恢复及治理改造,现森林覆盖率达到90%。

2015年,董家庄村依托本村山水林资源,与山西东林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集精品民宿、特色餐饮、文化休闲、绿色康养于一体的生态休闲田园综合体项目——森栖小镇。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370亩,总建设面积75295平方米,总投资10.6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正式投入运营,并植入民宿、餐饮、书院、农业研学基地等多业态功能区,为董家庄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悉,今年国庆期间,森栖小镇接待游客3000余人,营业收入20万元左右。

(董家庄村委供图)

森栖小镇办公室主任苗雨介绍,二期工程现已全面开工建设,重点打造民俗街巷和康养度假品牌。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客流量达100万人次,年产值达1.5亿元,增加就业岗位500个以上。下一步,森栖小镇还将继续探索村企共赢合作新模式,为更多村民提供绿化环卫、客房大姐、餐饮服务员等岗位;推行宅基地返租机制等。

“红色资源+多产联动”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

如果说绿色生态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那么红色文化资源就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中国报道》深入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捐子村,追寻革命先烈彭绍辉将军的红色足迹,探访红色基因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的生动故事。

(捐子村村委供图)

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指挥部旧址位于迎泽区郝庄镇捐子村西,占地面积657.20平方米。捐子村党支部书记贺小兵介绍,依托彭绍辉将军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盘活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策划打造精品红色资源陈列展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推动红色资源优势向红色旅游、红色培育的经济优势转化,是捐子村发展红色文旅的重点项目。

同时,捐子村凭借独特的地形、林区优势,开发了UTV全地形越野摩托车丛林穿越项目,以赛场为契机,拓销本村的农产品,为本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吸引本村年轻人返村就业。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提高村知名度,从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预计增加集体经济收益6万元/年,可带动2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约1.8万元。”贺小兵说道。

(捐子村村委供图)

不仅如此,捐子村还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深挖当代年轻人休闲娱乐需求,不断拓展新产业新业态。上山上星空露营基地、风力发电打卡地、特色民宿农家乐……多产业联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

践行“千万工程”经验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太原市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高位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迎泽区立足自身优势,针对本区“农村面积大、农业占比小”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小而精”“特而优”“优而美”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打造特色品牌,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全面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给出“迎泽方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迎泽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挖掘地方经济价值,创新发展“研学+农业”“康养+农业”等农业业态,打造“一村一品”格局,充分释放乡村产业带动作用。同时,建强“头雁”队伍,夯实产业支撑,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培育造就更多乡土人才,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迎泽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天龙表示,下一步,迎泽区将鼓励有条件的种养殖企业提档升级,重点推进一批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加快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推动农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推动“四好农村路”向乡村旅游景点、田园综合体、居民居住点等重要节点延伸。重点打造一批迎泽特色品牌,持续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责任编辑:于辰宸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