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于辰宸 报道)优质医疗资源普遍集中在县、市级以上医院,由于分布不均、交通不便、费用高昂等原因,看病“远贵难”一直是困扰农村居民的“顽疾”,这种“顽疾”在黄河之畔的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却有了对症“良方”。
河曲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腹地,全县183个行政村有70%以上散落于山大沟深的丘陵沟壑地带,为了解决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打通遏制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最后一公里”,河曲县创新构建“户有家庭医生签约、村有巡诊小分队、乡有流动卫生室、县有义诊服务队”的“四有”医疗服务体系。
今年以来,家庭医生履约服务40545户69098人;村级巡诊小分队到村908次,派出医务人员2332人次,服务9631人次;乡级流动卫生室到村266次,派出医务人员809人次,服务2216人次;县级义诊服务队到村100次,派出医务人员428人次,义诊1771人次。
“流动村卫生室”守好家门口的健康
走进河曲县旧县镇杨家窊村,就能在村口看到一辆贴着“河曲县旧县镇卫生院流动村卫生室”标识的救护车。村民招手就停,上了车就相当于进了流动的“卫生院”,一般性的治疗诊断都可以在车上进行。在这辆不大的车上配有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氧气袋以及多种基本药品,同时还配备了移动医保刷卡设备,方便村民在现场即可刷卡报销医疗费用,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不设立卫生院的地方,或者村医能力相对弱的地方,为了提高咱的服务能力,每个乡卫生院有一个流动服务室,带上村民需要的药品,来到村民家门口,现场给他们看病。”河曲县卫健局副局长吕斌介绍。
这样的便捷,得益于河曲县“四有”医疗服务体系。针对行动不便、有就医需求的群众,特别是脱贫户、监测户及四类重点慢病人群,由11个乡镇卫生院各自组建1支“流动卫生室”,公开医疗热线电话,实行“随叫随到式”到户服务。流动卫生室作为村卫生室和巡诊服务的补充和保障,确保每个村每天都能“见得到医生、看得上病,买得上药”。
“流动村卫生室”自运行以来,共服务建档村民4985余人次,接受农村居民健康咨询和一般性诊疗5553余人次,通过资源下沉、到村入户、送医送药,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长期、高效的健康管理与服务。
家庭医生上门守护 幸福社区有“医”靠
上午8点40分,家住河曲县西口镇幸福社区的李再拉拨通了家庭医生张丽琴的电话,不到5分钟,张丽琴就带着健康随访包赶到李再拉家,为她进行上门服务。72岁的李再拉儿女都不在身边,因为脑出血后遗症,经常头晕,“只要一头晕不舒服就给他们打电话,他们马上就来了。我觉得这种服务挺好,也很周到。”李再拉笑着说。
幸福社区是河曲县易地扶贫搬迁最大的一个集中移民安置点,搬迁群众1457户3749人,涉及10个乡镇80个行政村。幸福社区卫生室是县委、县政府解决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的又一个新的配套医疗服务机构,该卫生室位于县城东,服务半径为1.5公里,服务辖区65周岁以上老年人803人,特殊慢病患者1288人,其中高血压患者579人,2型糖尿病患者111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0人,大病救助患者54人,共计1354人,家庭医生签约1457户3754人。李再拉就是上门履约服务的其中一个。
卫生室现有乡村医生5人,主要承担着异地搬迁的脱贫户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以及辖区内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药物报销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为了更好地监测每一位患者的就医情况,每次上门服务,家庭医生都会带上健康随访包。里面不仅装着体重秤、血糖仪、血压计等常规的健康监测仪器,还装有一台自带5G卡的平板,“我们卫生室目前配备了3个这样的健康随访包,每次随访结果都能通过平板上传到卫生室系统。里面记录着居民的用药情况、健康档案等,方便家庭医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幸福社区家庭医生张丽琴介绍。
基层医疗服务是衡量老百姓幸福指数的一把重要标尺。从“群众跑”到“医生跑”“医院跑”,河曲县把脉看病“远贵难”,对症开出四剂“良方”。“下一步,河曲县还将继续坚持补齐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弱项,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巩固拓展健康帮扶成果,进一步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河曲县卫健局副局长吕斌介绍。
责任编辑:姚荃茂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