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杏果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2000余年栽培史,全省种植面积达75.9万余亩,集中在北部冷凉地区,其中,山西省大同市种植面积占34.23%。作为大同市农业赛道“6+2”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杏果在全市各县区种植广泛,目前已形成了“阳高大接杏”“云州区哈密杏”“天镇县唐杏”“新荣区金太阳杏”等多个“一县一品”的特色品牌。这几天,在各个杏园里,慕名前来采摘的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络绎不绝,果农、游客穿梭林间,采摘、装箱、装车,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在杏果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大同农信社始终履行好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在杏果种植、加工、制作、销售等阶段全程跟进,拓宽企业获贷信息渠道,提供“一户一策”融资方案,破解杏果种植户和企业融资难点、痛点,为杏果产业“种得好、卖得出、叫得响”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从苗木到成果,让生产“活”起来
在生产端,为推动杏果产业发展,大同农信社辖内各行社每年一开春,提前做好“早布置、早介入、早调查”工作,在开展整村授信活动的同时,认真核定授信对象额度,确保杏果生产资金优先安排、优先发放。
一方面,大同农信社辖内各行社充分发挥乡镇网点全覆盖的优势,派出客户经理以“四张清单”对接为抓手,通过对接村“两委”获取各村杏树种植能手及杏果种植合作社等主体清单,实现批量走访、集中预授信,为后期支持杏果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大同农信社辖内各行社不断丰富产品服务,以六大系列36款金融产品为基础,相继推出“金杏贷”等产品,精准助力杏果生产,将启动资金、优质资源以及种植技术送到农户手中。大同农信社辖内各行社今年发放杏果种植环节贷款约60笔、金额460万元。“去年我们的杏儿卖出了好价钱,今年还没有摘完,订单就已经供不应求了。感谢农信社在种植阶段对我们的金融支持,让我们的杏果可以茁壮成长。”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指着身后的杏园说道,眼里是满满的欢喜和对“钱袋子”鼓鼓的期待。
从采摘到加工,让产业链“转”起来
杏果采摘期短,且鲜杏不易保存,需要在较短时间大规模收购,不少合作社和农户资金紧张。大同农信社辖内各行社不断调研、尝试、优化,多家行社最终与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功签订担保业务合作协议,为杏果旺季采摘、收储、加工工作提供坚实资金支持和保障。今年以来,大同农信社辖内各行社在收储环节累计发放贷款10余笔、金额230余万元,解决了收购时节商户的融资难问题,又降低了信贷资金风险。“这是发往华南地区商场超市的杏儿,他们喜欢吃甜度高一点的,这是发往北京的……”物流站点的负责人如数家珍地向农信社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杏果个头普遍大,价格也好,外地商超对我们的产品十分满意。”
在加工环节,大同农信社辖内各行社还有针对性地对接上下游企业,重点支持了杏脯、杏仁、杏酒、杏酱、杏仁酥、杏仁露等深加工、精深加工项目,其中以阳高县守口堡村巳林农业守口堡杏酒项目为代表的多个相关企业落户大同,积极延伸产业链,提高杏果附加值,使从前运不出去、卖不上价的杏子成了“幸福果”。
从线下到线上,让销售“火”起来
在销售旺季,大同农信社辖内各行社利用平台优势,整合资源,让杏果从传统的线下购销模式到线上订单模式。
“大家看看,这杏肉质柔软、汁液多、味甜,我品尝了一下,非常好吃……”“杏脯酸甜可口,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矿物元素和氨基酸……”农信社工作人员联合村民通过线上直播将唐杏推销给全国各地的粉丝,实现“足不出村”就能将产品快速销售出去。如今,“直播+电商”的新型经济模式异军突起,直播电商行业也呈现出井喷增长的态势,特色农产品直播展销成为新零售趋势。此外,除了信贷支持、电商助农,天镇县农信联社还开展了服务渠道的延伸建设工作,通过增设上门开卡服务、推广手机银行、“晋享e付”等移动支付结算渠道,极大方便了杏农资金交易,打通惠农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薛文娟)
责任编辑:马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