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山西晋中:人居环境提“颜值” 群众幸福升“满格”

发布时间:2024-07-18 18:02:1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闫志轩 报道)“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出门两脚泥。”到山西省晋中市的村子里走上一走,对农村的刻板印象恐怕要大大改观了:绿树成荫,瓜果飘香,曾经昔日小山村,如今成“沃野归田”的“民宿村”,观日出、赏夕阳、品美食,有诗有远方的好风景,成了城里人纷纷向往的“香饽饽”。居住环境焕新靓颜,群众幸福感满格提升,这都得益于晋中市学习“千万工程”,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积极探索。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承载着提升乡村风貌、增进农民福祉的深切期待。近年来,晋中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小切口,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殷殷嘱托,落实省委“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千万工程’经验的先手棋”的要求,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清乱除脏、栽树修路、平田整地,点面结合、串珠成线,彰显田园风光、乡土气息,让全域乡村干净、整洁、安全,打造各美其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黑水村原来是晋中市寿阳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过去,黑水村环境差、底子薄,村民收入主要靠传统农业。如今,村子变美了,环境干净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村里民宿、农家乐迅速兴起,旅游消费也热了起来,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 黑水村所在的平头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吴宏亮表示,黑水村通过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提档升级行动,村居环境干净整洁了,文化气息浓厚了,村民住得舒心,游客也多了。通过大力度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黑水村实现了美丽乡村的蝶变,真正实现了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为打造美丽乡村,晋中市锚定“对标浙江、领跑全省”工作目标,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在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随着基础设施的跨越升级,村子也实现了从普通小山村向远近闻名旅游度假村的“蝶变”。为了让古村更有古韵、村民生活更加便利,乡村两级积极招商引资,全面启动后沟新村建设工程,累计建成82套别墅式小二楼和32套单元楼,并配套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农业生产用房、日间照料中心等,水、电、暖、气一应俱全,村庄实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新颖别致的新村与保护完整的古村遥相呼应,一面是黄土农耕文明的集中展示,一面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成果,后沟古村焕新颜的华丽蜕变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市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为扎实推进全市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晋中市坚持两把扫帚扫到底,一把扫思想灰尘,推动各级干部转观念、变思想;一把扫环境垃圾,全市累计出动各类清运车辆1.9万余辆,发动农户8.49万户,清除废弃建筑和残垣断壁2014处,整治交通沿线环境问题6324处,清理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4710处,整治提升村容村貌10560处,清理乱扔乱倒、乱堆乱放各类垃圾3.6万余吨。

坚持统筹推进户厕、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80.41%,今年将再改造卫生厕所9000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全覆盖、达到了100%;沿汾河所有城镇和2000人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全处理,其余村因地制宜建成生活污水暂存池、实现全转运。介休市、昔阳县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分别创建成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晋中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百乡千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构建“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长效机制,加快实现平川6县垃圾资源化利用、东山5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太谷区生活垃圾实现了由填埋向运达榆次焚烧发电转化,平遥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快建设。

晋中市还专门拿出资金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好的县(区、市)进行奖补,总计已向寿阳、介休、太谷、榆次4县(区、市)奖出2000万元,进一步亮明了表彰先进、奖励先进的鲜明态度。

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如妙笔丹青,正徐徐展现在晋中大地上,彰显出“千万工程”经验实践下的乡村蝶变。

责任编辑:马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