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

太原市尖草坪区:碧水清流西干渠

发布时间:2024-06-28 11:31:26 推广 来源:太原日报

近一段时间,太原有一处网红打卡地,被网友誉为“太原版的绿野仙踪”,这就是太原西干渠尖草坪区段。每逢春夏两季,西干渠流水潺潺,清澈见底,两岸白杨参天,宛若仙境。

西干渠作为一项水利工程,其主要功能是为周边提供灌溉和泄洪,但关于它的来历,人们说法不尽相同。

据《太原市北郊区地名志》记载:

上兰镇土堂村东的汾河坝堰上筑有五孔进水闸,由此开渠引汾河水向南,流经柴村镇大留、呼延、西张、杨家、柴村等地,一路南下,直至清徐县。因该渠道纵贯太原市汾河平川沿河各村,是引汾灌溉的主干渠,故名西干渠。相传古时汾河西岸曾有从土堂村北开口,引汾水浇灌沿途各村土地的首阳渠,后因河东、河西村民互争上水头,斗殴诉讼连年不断,首阳渠废。清朝时在与汾河东岸官、径二渠相对处的西岸开口引水,名为沛德渠。因上下水头之争仍不断发生,沛德渠亦废。之后,沿河村庄各自在本村汾河段内筑坝拦洪,引水灌田,故清道光《阳曲县志·工书》有:“土堂渠、留村渠、呼延村渠……”的记载。日军侵占太原后,在东岸筑水闸,挖渠引水(是为东干渠的前身)的同时,于土堂东建起了五孔进水闸,沿汾河挖渠引水,浇灌河西沿河各村的土地。日军投降后,因汾河水涨,冲毁渠道数段,渠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旧河道西侧,重新挖渠筑堰,砌石防渗,并加以延伸,是为西干渠。

一直以来,西干渠为沿岸各村的农田灌溉和泄洪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水资源充沛,尖草坪区柴村一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盛产“府西大米”。

近年来,随着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西干渠在发挥水利作用的同时,也成了人们户外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责任编辑:姚荃茂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