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王鑫 报道)金黄的麦田里,机声轰鸣。近日,山西省晋中市祁县1.63万亩小麦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广大种植户紧抓晴好天气,全力投入小麦收割工作,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在祁县昭馀镇西六支村的麦田里,数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正忙碌地穿梭于金黄色的麦浪中。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颗颗金黄色的麦粒从收割机出粮口倾泻而下,装满在地头等待的卡车车厢,农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祁县西六支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作为当地的重要农业组织,今年种植了400余亩小麦。在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合作社通过实施“一喷三防”等措施,确保了小麦的健康生长。目前,合作社已有2台收割机正在抢收小麦,预计亩产可达到750公斤左右。收割完成后,合作社将直接种植大豆,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和一季两作。
据了解,祁县西六支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在2022年与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合作,打造了小麦新品种试验区。该试验区种植了九个品种的小麦,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有效节水并提高肥料利用率,使小麦产量显著提升。
为了确保小麦的丰产丰收,祁县农业农村局采取了多项措施。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革非表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我们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我们组织了50余台小麦收割机对全县的1.63万亩小麦进行抢收,以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此外,祁县农业农村局还大胆尝试在试验田上实现“一年两作”的种植模式。在小麦收割前的20天,农民们将玉米种子种入土壤,待玉米出苗到20公分左右时正好收割小麦。小麦收割后的位置再播种大豆,这样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就可以种出小麦、玉米和大豆三种作物。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增加了粮食产量。
据介绍,通过实施这种复合种植模式,小麦的平均亩产可达到600公斤左右,高产田甚至可以达到750公斤;玉米的产量也可达到500公斤左右;同时还可收获75公斤大豆。这一创新种植模式为祁县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马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