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直播

爱心志愿者随笔

发布时间:2016-12-15 21:59:1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赴鲁甸救灾有感

    中国报道河南(通讯员:刘玲  摄影:刘玲)记得08年的汶川地震,我跟随河南心理援助团来到绵阳——东风汽轮厂居住区。在这里我和一些老人交谈,在谈话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对自然灾害——地震的无奈。而对于震后国家第一时间就派救援队,各地的爱心人士也迅速前来救援他们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

\
志愿者在搬运物资

    看到这么多人的帮助,他们对灾区的重建也有了十足的决心和干劲。
    这次我来到云南鲁甸的光明村,路途中我看到被地震破坏后的景象,滑坡后的山体,狭窄、崎岖的山路,很难前行。记得当时天空还下着雨,雨水击打着山体,随时都有再次滑坡的危险。

 

\
 

\
受灾现场
 

\
倒塌的房屋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光明村整村8000多人,分部在二十一个自然社区,最高处海拔2000多米。全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花椒,每年的收入只有1千多元,可以说生活水平很低。再加上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大车根本上不去,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就只有摩托车,村里孩子们上学最远的要走2、3个小时。
    由于条件落后,80%至90%的房屋都是土坯房。地震以后,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仅剩下部分混凝土结构的房屋。
    这里和汶川地震有所不同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光明村遇到的一批90后志愿者——盘县义工。他们的年龄都是18至23岁之间。他们告诉我他们是地震后4小时到达的灾区,参加了前期的营救、抢险、评估和后期物资的搬运与发放。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这群90后的年轻人的爱心、勇敢、不怕苦、不怕累。
    看着这群孩子满脸的疲惫和晒黑的皮肤,心头一阵酸楚。也让我顿时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和义务。
    灾区的人们失去家园、失去亲人,一瞬间幸福就被震的粉碎。可他们还是有很多人在灾后积极的投身到救助工作中,他们忍受悲痛,努力的去帮助乡邻。

 

\
跟随村医入户走访

\
给受灾群众做心理疏导

    在08年汶川地震时有很多优秀的干部在现场救助,他们离开家庭和亲人。在第一线实施救助,忘我的工作。在重建之后,许多工作生活都走向正规后,他们却不能享受生活,而是沉浸在失去爱人、孩子的痛苦中无法走出来。他们甚至采取自杀的方式来解决失去亲人的痛苦,这让我们为之心痛。
    前车之鉴,让我想到我们这次来到鲁甸的工作重点是否应该转移到这些在第一线的干部和志愿者身上。
    鲁甸之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我们年轻的志愿者身上让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他们在经历了生死之后面对人生时,一方面对生命的脆弱感到恐惧,不能忍受生与死的分离之苦;另一方面他们敢于去面对死亡,去敬畏生命,他们在灾难来临之际更多的是勇于担当。

 

 

责任编辑:詩詩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