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全文共分为十三部分,立意高远,包含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提出了许多新任务、新举措,需要通过学习来准确领会。通过学习增强对理论的认同,提高对理论践行的自觉性。学习不能站位太低,走形式主义,一定要在认真反复研读报告的基础上,努力掌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精髓和核心要义。具体讲就是要正确把握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只有站位高,才能看得远。
一、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政治意义
政治意义:统一了全党思想认识。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宣示了“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牢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维护党中央权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等一系列根本性政治问题。报告总结了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历史性成就,提升了全国人民对共产党领导的信心,确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核心地位,使全体党员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
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新时代需要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新境界。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构成了逻辑严密、完整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在这次党章新修改时作为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使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这一理论体系围绕“什么样和怎么样”两个问题进行阐释,指明了“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方位是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确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阐述了“伟大斗争、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等。
三、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践意义
实践意义:十九大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全面规划了到2050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全面部署了新时代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为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创造新辉煌提供了行动纲领,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本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兴旺提供了强大推动力。党的十九大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中国的发展和治理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近些年来,西方世界乱象丛生,而东方风景这边独好,这不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吗?“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这一对比,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与劣、成与败,昭示了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趋势不会改变。
四、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世界意义
党的十九大在中国外交方面提出的“两个构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进入新时代我国外交战略的高度概括。
新型国际关系是指在摒弃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丛林法则,探索出一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通过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解决人类向何处去这一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提出“一带一路”,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扩大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选择。
党的十九大还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表明中国将塑造国际新形象,进一步增强国际责任,体现大国担当,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刘振江)
责任编辑:石永科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