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是党委的重要工作部门,是体现党和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斗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作为地方“十三五”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校也必须紧跟党委政府步调,把重心转移到脱贫攻坚工作上来,切实打好、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一、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党校的功能定位
在脱贫攻坚中,党校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凸显功能定位,以提升干部素质为抓手,以分析研判县情为突破,以提供决策参考为重点,全面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一是注重发挥培训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基层党校要通过举办各种主体班、专题研讨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大力开展党员示范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专题培训,宣讲扶贫政策,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造就一支身处脱贫一线、甘于默默奉献的“领头羊”队伍;二是注重发挥智库优势。基层党校要聚焦脱贫攻坚,主动作为,提前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积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三是注重发挥资源优势。结合贫困人口状况、产业基础、自然禀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协商确定的重点项目为抓手,利用党校联系广泛的资源优势,积极帮助牵线搭桥、协调落实,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
二、破除制约瓶颈,解决党校的现实问题
基层党校是整个党校系统的基础,其工作前沿性、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紧密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它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基层党校起点低、规模小、地方经济条件受限,在脱贫攻坚现实工作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必须努力破除瓶颈,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一是破除学员工学矛盾的瓶颈,要从强化学员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入手,切实做到动真碰硬、敢管敢严,有效增强学习培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破除师资力量不足的瓶颈,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师资水平、创新师资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利用好县内外一切资源,补齐这一短板。三是破除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瓶颈。要求学员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学,带着责任学,树立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事在人为的信心,将所学所悟运用到工作中,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确保群众在脱贫攻坚中获得看得见的实惠。
三、着力开拓创新,提升党校的教学质量
党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紧盯发展需要,在培训方向、内容、形式等方面积极创新,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培训实效。一是工作统筹上要创新,将对象相同、内容相近的培训任务进行整合,切实抓好统筹结合,避免多头调训、重复参训的现象发生,真正给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二是课程设置上要创新,针对培训对象不同岗位、不同经历、不同职责的现实,课程设置既要考虑政策解读的通俗化,又要考虑业务技能的操作性,还要考虑培训内容的实用性,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不断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加快产业发展的能力;三是培训形式上要创新,积极创新培训形式,广泛运用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教学和现场教学。把学员带到产业基地、县内外发展较好的地方实地观摩,以看促学、以看促思。把政策解读培训变换成“答记者问”的形式,让学员提出自己关心、关注的问题,授课教师再根据大家的提问逐一解答,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培养三支队伍,汇聚脱贫的攻坚力量
党校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积极作用,落脚点必须放在教育培养“人”这个决定因素上,只有把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养好,才能汇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一是培养基层干部队伍。脱贫攻坚,重点在干,关键在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干部要深处一线,直接面对老百姓,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联系群众无距离、发展产业有成效。党校要把干部教育培养工作抓紧抓实,作为首要任务和重点,切实在政策解读、党建知识、项目资金申报、信访维稳、产业发展等方面精心安排、讲深讲透,确保干部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基层党校,条件较差,事务繁杂,经费和人手都非常紧张,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任重而道远。面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必须要打破思想的桎梏,走出认识的误区,破除制约的瓶颈,切实扬长板、补短板,把脱贫攻坚的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唯有如此才能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党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桑新榜)
责任编辑:石永科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