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融媒体

太原市万柏林区:彰显基层风采 助力幸福晚年

发布时间:2024-03-27 09:18:4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上老年大学、参与社区议事、就业创业、手工DIY、志愿服务打卡……”如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西华苑社区居民优选去处,成为居民的“第二个家”。太原市万柏林区南寒街道西华苑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老年大学进社区”纳入基层党建“大盘子”。创新搭载西华学“苑”党建特色载体,主动盘活党建资源,破解群众诉求,打造“党建+六圈一体”的红色服务阵地,向老年人提供了“走出家门,就进校门”的“圆梦行动”,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在居民群众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理念创新:加强党建引领老年教育

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整合多方资源,广泛听取和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创新服务发展理念,使服务更好地贴近群众。现有企退党员349名占比90%,聚焦区域企退党员多、老年群体倍增的现状开展了需求调研和对接沟通工作,秉承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理念,以党建引领老年大学的创新理念,将党建工作与老年教育紧密结合。充分研判群众需求,设置了零工驿站、暖蜂驿站、舞蹈室、书法屋、大学堂等功能室对居民免费开放。西华学“苑”以老年人为服务主体,兼顾其他人群的老年大学,让更多老年人走出家门,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从“养老”变成了“享老”。自去年党群中心启用后,党建活动、文化生活、公益服务等全面开花,社区爱心义诊、年货节、老物件展、经典诵读、元宵共团圆、民俗腊八等活动,让周边社区党员群众感受着精心营造的温暖。

内容丰富: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坚持打造“六圈一体”的社区党群服务体系,精心打造西华学“苑”社区教育和服务平台,从学习圈,生活圈,娱乐圈,旅游圈,交友圈,养生圈全方位提供服务,移默化引导居民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参与到社区事务中,让党员把作用发挥出来,让驻地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进来,不断壮大社区服务线。党群服务中心所有的空间和活动都由居民共享,本着“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的宗旨,采取一室多用、一地多用的方式,现已开设了声乐、舞蹈、葫芦丝、形体、柔力球、交谊舞、口琴、瑜伽等23种课程,每周周一至周日全部开放,每堂课1个半小时左右,各功能室供不应求。同时,社区注重培育并引导退休党员、在职党员、退役军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培育了“假期帮帮团”“国学读书会”“养生小课堂”“服务小推车”等志愿服务团队,通过“服务认领”“党员积分”等方式,激励志愿者“听民意”“访民情”“解民忧”,吸引越来越多的力量和资源汇集到党群服务中心中来,形成了社区治理的同心圆。

资源整合:挖掘企退党员教育资源

西华学“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积极挖掘社区内的教育资源。通过深入了解企退党员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爱好,实现退休“不离岗”,多方挖掘服务对象中的“牛人”,树立“榜样力量”,既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群众反响好的“明星课堂”,大部分都是党员教师,比如退休党员张志孝老师为首的“假期帮帮团”免费辅导孩子们学习、“国学读书会”诵读国学经典等教育系列课堂;退役军人党员孙秀枝开展“养生小讲堂”教授的养生小妙招,实用又好学受到了中老年人的青睐;退休党员牛未生老师从文工团退休,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慕名而来的学员络绎不绝;除此之外,也有党员老师主动报到的,比如在职党员吕省军即将退休,来西华学“苑”了解后,积极融入进来,主动教授八段锦。让企退党员后有事可干退休“不离岗”,继续在自己擅长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幸福晚年贡献“红色”力量。

效果显著:实现多方共赢深度融合

积极整合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爱心团体和个人力量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中,采用普惠制服务、融合平台化运行、携手红色合伙人,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探索从政府“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化的路径。一是扩大“朋友圈”。西华学“苑”联合欧意艺术培训学校提供老年教育服务;零工驿站链接蔬菜基地为居民提供平价蔬菜,与山西影视旅游专栏合作带领老年人感受祖国美好河山等。二是整合“老友圈”。发动小区物业、辖区商铺、卫生服务站为西华学“苑”学员提供物业费折扣、优惠商品体验券、免费体检等服务。三是用好“服务圈”。结合零工驿站“三+”模式,打造零工特色品牌“好月嫂”“护工亲”“妈妈团”“手工坊”“家政帮”,提高就业能力,零工驿站已为800余人提供了就业咨询,帮助辖区518人实现零工就业,真正将就业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下一步,太原市万柏林区南寒街道西华苑社区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完善老年大学的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将持续擦亮社区党建品牌、服务品牌底色。同时积极拓展老年大学的功能,将其打造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红色”阵地,真正“做活社区、做实小区、做强服务、做优治理”,不断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质效和社区治理效能,让辖区居民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有保障、满足感更可持续。

(姚荃茂)

责任编辑:马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